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发电厂论文--核电厂(核电站)论文

基于FPGA的DCS以太网通讯系统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3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内容和要求第12-13页
第二章 FPGA基本结构及设计流程第13-27页
    2.1 FPGA概述第13-16页
        2.1.1 FPGA发展第13-14页
        2.1.2 FPGA基本结构第14-15页
        2.1.3 FPGA与CPLD的区别第15-16页
    2.2 FPGA的编程方式第16-17页
    2.3 FPGA类型简介第17-18页
        2.3.1 Altera公司CPLD/FPGA类型简介第17-18页
        2.3.2 FPGA器件命名规则第18页
    2.4 硬件描述语言第18-19页
        2.4.1 VHDL第19页
        2.4.2 Verilog HDL第19页
        2.4.3 VHDL与Verilog HDL的比较第19页
    2.5 EDA仿真工具第19-20页
    2.6 FPGA设计流程第20-22页
        2.6.1 设计输入第20页
        2.6.2 功能仿真(RTL仿真)第20-21页
        2.6.3 分析和综合仿真第21页
        2.6.4 布局布线第21-22页
        2.6.5 时序分析第22页
        2.6.6 时序仿真(门级仿真)第22页
        2.6.7 PC板仿真及测试第22页
    2.7 数字电路设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第22-25页
        2.7.1 时序分析基本参数第22-23页
        2.7.2 存储元件第23-25页
    2.8 常用FPGA设计思想第25页
        2.8.1 速度与面积互换原则第25页
        2.8.2 串并转换第25页
        2.8.3 乒乓操作第25页
    2.9 时序约束与时序分析第25-27页
第三章 千兆网通信系统设计第27-55页
    3.1 DCS集散控制系统第27-28页
    3.2 FPGA技术在核电领域的优势第28-29页
        3.2.1 FPGA技术在核电领域的应用概述第28-29页
        3.2.2 FPGA技术应用于核电站的优势第29页
    3.3 数字化核安全级控制保护系统第29-31页
    3.4 保护系统设计准则第31-32页
        3.4.1 单一故障准则第31页
        3.4.2 冗余性第31页
        3.4.3 独立性第31页
        3.4.4 纵深防御和多样性第31页
        3.4.5 故障安全第31-32页
    3.5 系统框架第32页
    3.6 光旁通模块第32-39页
        3.6.1 光旁通模块功能简介第32-33页
        3.6.2 模块设置第33-35页
        3.6.3 switch模块第35-36页
        3.6.4 status_collector模块第36-37页
        3.6.5 MⅡ管理(MⅡM)接口第37页
        3.6.6 clock_reset_gen模块第37页
        3.6.7 I~2C总线第37-38页
        3.6.8 RS485接口第38-39页
    3.7 千兆以太网第39-40页
        3.7.1 GMⅡ环网设计第39-40页
    3.8 网络通信单元第40-44页
        3.8.1 网络通信单元简介第40-42页
        3.8.2 通信协议(SN1 SN2 SN3 SN4)介绍第42页
        3.8.3 电气隔离第42-43页
        3.8.4 光旁通模块与通信模块间RS485通信接口定义第43-44页
    3.9 千兆以太网光纤转换单元第44-47页
        3.9.1 千兆以太网光纤转换设计方案第44-46页
        3.9.2 模块内部逻辑及接口定义第46-47页
    3.10 FPGA加密第47-55页
        3.10.1 SHA-1算法介绍第47页
        3.10.2 加密设计的基本原理第47-50页
        3.10.3 I~2C_Interface模块设计第50-51页
        3.10.4 encrypt_engine模块设计第51-55页
第四章 硬件设计第55-69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FPGA下载配置与调试接口第55-56页
    4.3 千兆以太网光纤转换模块硬件设计第56-58页
        4.3.1 器件选型第56-57页
        4.3.2 光纤收发模块芯片描述第57页
        4.3.3 千兆以太网/光纤数据格式转换FPGA实现第57-58页
    4.4 光旁通模块接口电路设计第58-65页
        4.4.1 器件选型第58页
        4.4.2 模块供电设计第58-60页
        4.4.3 时钟设计第60-61页
        4.4.4 FPGA设计第61-62页
        4.4.5 千兆通信网口设计第62-63页
        4.4.6 外设接口设计第63-65页
    4.5 FPGA加密电路设计第65-67页
        4.5.1 DS2460第65-66页
        4.5.2 I~2C通信接口第66页
        4.5.3 应用电路原理图第66-67页
    4.6 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时序仿真第69-77页
    5.1 功能仿真设计方案第69页
    5.2 时序仿真总体设计第69-71页
    5.3 千兆以太网光纤转换模块时序仿真第71-73页
        5.3.1 千兆以太网收发时序设计第71-72页
        5.3.2 光纤收发时序设计第72-73页
    5.4 光旁通模块状态转换时序设计第73-75页
        5.4.1 switch模块时序图第73-74页
        5.4.2 rs485时序图第74-75页
    5.5 FPGA加密时序设计第75-76页
    5.6 小结第76-77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77-79页
    6.1 结论第77页
    6.2 后续工作展望第77-79页
致谢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软著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感性负载的陡脉冲电流源研究
下一篇:基于网络控制的四轮驱动巡检小车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