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2 区情概况 | 第11-20页 |
2.1 海洋环境 | 第11-12页 |
2.1.1 海岸地形 | 第12页 |
2.1.2 河流 | 第12页 |
2.1.3 生态环境 | 第12页 |
2.2 社会经济 | 第12-17页 |
2.2.1 重点城镇及人口密集区 | 第12-13页 |
2.2.2 海洋经济 | 第13-14页 |
2.2.3 油气资源与开发 | 第14页 |
2.2.4 港航资源 | 第14-16页 |
2.2.5 沿海发展规划 | 第16-17页 |
2.3 海洋灾害概况 | 第17-18页 |
2.3.1 风暴潮灾害 | 第17-18页 |
2.3.2 海浪灾害 | 第18页 |
2.4 石油污染概况 | 第18-20页 |
2.4.1 2008年涠洲岛溢油 | 第18-19页 |
2.4.2 2009年北海船舶溢油 | 第19页 |
2.4.3 2011年涠洲岛漂油 | 第19页 |
2.4.4 2013年陆源污染调查 | 第19-20页 |
3 油污染风险源分析 | 第20-26页 |
3.1 石油开采溢油 | 第20-24页 |
3.1.1 钻井阶段溢油事故源分析 | 第20-21页 |
3.1.2 生产阶段的事故源分析 | 第21-24页 |
3.2 船舶运输石油污染 | 第24-25页 |
3.2.1 国内船舶溢油 | 第24-25页 |
3.2.2 广西海上运输 | 第25页 |
3.3 陆源污染 | 第25-26页 |
3.3.1 常规排污 | 第25-26页 |
3.3.2 事故性污染 | 第26页 |
4 石油污染影响分析 | 第26-38页 |
4.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 | 第26-27页 |
4.2 油在海面的漂移路径 | 第27-35页 |
4.3 海洋环境的影响 | 第35-36页 |
4.3.1 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 第35页 |
4.3.2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 第35-36页 |
4.3.3 对海气交换的影响 | 第36页 |
4.4 社会生活的影响 | 第36-38页 |
4.4.1 危害海洋渔业生产 | 第36-37页 |
4.4.2 影响滨海旅游 | 第37-38页 |
4.4.3 耗费社会资源 | 第38页 |
4.5 国际关系的影响 | 第38页 |
5 防范与应急管理 | 第38-50页 |
5.1 广西海洋石油污染防范与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5.1.1 配套性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 | 第38页 |
5.1.2 经费投入不足 | 第38-39页 |
5.1.3 污染呈加剧趋势 | 第39页 |
5.1.4 应对能力严重不足 | 第39页 |
5.1.5 缺乏足够的科技支撑 | 第39页 |
5.2 预防管理 | 第39-41页 |
5.2.1 完善体系建设 | 第39-40页 |
5.2.2 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 第40-41页 |
5.3 应急处置 | 第41-50页 |
5.3.1 及时通报污染情况 | 第41页 |
5.3.2 迅速开展应急响应行动 | 第41-42页 |
5.3.3 信息通报和公开 | 第42页 |
5.3.4 人员转移和溢油清理 | 第42页 |
5.3.5 加强海洋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能力建设 | 第42-43页 |
5.3.6 广西现有突发溢油事故应急处置资源 | 第43-50页 |
5.4 生态修复与责任追偿 | 第50页 |
6 结语 | 第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