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 1.1 益生菌 | 第12-13页 |
| 1.1.1 益生菌定义 | 第12页 |
| 1.1.2 益生菌的筛选办法 | 第12-13页 |
| 1.2 鱼类肠道菌群 | 第13-17页 |
| 1.2.1 鱼类肠道菌群的形成 | 第13-14页 |
| 1.2.2 鱼类肠道菌群分布 | 第14页 |
| 1.2.3 肠道菌群作用 | 第14-17页 |
| 1.3 国内外益生菌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鲤肠道优势菌群的分离、鉴定 | 第19-23页 |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 2.1.1 试验动物的暂养 | 第19页 |
| 2.1.2 肠道菌的分离计数 | 第19-20页 |
| 2.1.3 细菌生理生化鉴定 | 第20页 |
| 2.1.4 细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0-21页 |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1-22页 |
| 2.2.1 鲤肠道细菌数量与组成 | 第21页 |
| 2.2.2 肠道菌群比例 | 第21-22页 |
| 2.3 讨论 | 第22页 |
| 2.4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鲤肠道优势菌的安全性评价 | 第23-28页 |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 3.1.1 潜在致病性的检测 | 第23-24页 |
| 3.1.2 试验菌株安全性检验 | 第24页 |
| 3.1.3 试验菌株的鉴定 | 第24页 |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 3.2.1 潜在致病性的试验 | 第24页 |
| 3.2.2 试验菌株安全性检验 | 第24页 |
| 3.2.3 试验菌株的鉴定 | 第24-27页 |
| 3.3 讨论 | 第27页 |
| 3.4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3 株优势菌对鲤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及抗病力的影响 | 第28-46页 |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3页 |
| 4.1.1 试验菌珠 | 第28页 |
| 4.1.2 试验菌株胞外代谢产物的制备 | 第28页 |
| 4.1.3 试验饲料的制作 | 第28-30页 |
| 4.1.4 试验动物投喂管理 | 第30页 |
| 4.1.5 采样与处理 | 第30页 |
| 4.1.6 免疫相关指标的测定 | 第30-31页 |
| 4.1.7 攻毒试验 | 第31页 |
| 4.1.8 免疫相关基因测定 | 第31-33页 |
| 4.1.9 数据分析 | 第33页 |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2页 |
| 4.2.1 呼吸爆发力 | 第33-34页 |
| 4.2.2 吞噬活性 | 第34-35页 |
| 4.2.3 血清溶菌酶 | 第35-36页 |
| 4.2.4 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 | 第36-38页 |
| 4.2.5 补体 C3 | 第38页 |
| 4.2.6 攻毒试验 | 第38-39页 |
| 4.2.7 免疫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影响 | 第39-42页 |
| 4.3 讨论 | 第42-45页 |
| 4.4 小结 | 第45-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