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评价原理与方法 | 第13-15页 |
1.2.2 评价角度 | 第15-17页 |
1.2.3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绩效评价 | 第17-18页 |
1.2.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21-22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21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第2章 村镇银行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1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 第22-23页 |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3页 |
2.3 企业公民社会责任理论 | 第23-24页 |
2.4 村镇银行绩效内涵 | 第24-26页 |
第3章 村镇银行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 第26-39页 |
3.1 村镇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 第26-28页 |
3.1.1 考察发展情况 | 第26页 |
3.1.2 体现设立初衷 | 第26页 |
3.1.3 符合存在特征 | 第26-28页 |
3.2 绩效评价指标选择 | 第28-32页 |
3.2.1 指标选择 | 第28-29页 |
3.2.2 指标说明 | 第29-32页 |
3.3 村镇银行绩效评价模型 | 第32-39页 |
3.3.1 主成分分析法 | 第32-34页 |
3.3.2 人工神经网络 | 第34-36页 |
3.3.3 聚类分析 | 第36-39页 |
第4章 村镇银行绩效评价 | 第39-52页 |
4.1 样本选取 | 第39-42页 |
4.1.1 发起行基本情况 | 第39页 |
4.1.2 内部政策与创新能力 | 第39-40页 |
4.1.3 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情况 | 第40-42页 |
4.2 村镇银行绩效评价 | 第42-49页 |
4.2.1 数据收集 | 第42-43页 |
4.2.2 绩效评价 | 第43-49页 |
4.3 村镇银行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4.3.1 评价结果 | 第49页 |
4.3.2 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第5章 提升村镇银行绩效的政策建议 | 第52-57页 |
5.1 明确战略定位提高经济效益 | 第52-53页 |
5.1.1 依托当地经济特色发展 | 第52-53页 |
5.1.2 开展错位竞争 | 第53页 |
5.1.3 提高品牌效应 | 第53页 |
5.2 利用自身优势进行风险管理 | 第53-54页 |
5.2.1 利用地缘优势进行风险管理 | 第53-54页 |
5.2.2 建立严格的风险预警系统 | 第54页 |
5.2.3 培育良好的社会网络 | 第54页 |
5.3 创新差异化实现持续性发展 | 第54-55页 |
5.3.1 产品创新 | 第54-55页 |
5.3.2 服务创新 | 第55页 |
5.4 完善制度进行长远规划 | 第55-57页 |
5.4.1 更新技术支持 | 第55页 |
5.4.2 引进高端人才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