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外来人口聚居社区和谐邻里关系的社区营造研究--以XJ社区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7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理论价值及应用意义第13-14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7页
        1.2.1 邻里关系第14-15页
        1.2.2 外来人口聚居社区第15-16页
        1.2.3 社区营造第16-17页
    1.3 理论基础第17-22页
        1.3.2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第17-18页
        1.3.3 地区发展模式理论第18-19页
        1.3.4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第19-22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2-25页
        1.4.1 关于外来人口聚居社区的研究现状第22-23页
        1.4.2 关于邻里关系的研究现状第23-25页
    1.5 主要研究方法第25-27页
        1.5.1 文献研究法第25页
        1.5.2 观察法第25-26页
        1.5.3 访谈法第26-27页
第2章 XJ社区基本情况及邻里关系现状分析第27-43页
    2.1 XJ社区的历史背景及社区基本情况第27-30页
        2.1.1 XJ社区所在行政区域的历史背景第27页
        2.1.2 XJ社区基本情况第27-28页
        2.1.3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第28-30页
    2.2 XJ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第30-34页
        2.2.1 邻里关系普遍弱化,邻里互动缺乏深度第30-31页
        2.2.2 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少,商业性交换多第31-33页
        2.2.3 邻里之间的沟通网络化第33-34页
        2.2.4 邻里之间的互动社团化第34页
    2.3 影响XJ社区邻里关系问题的需求分析第34-43页
        2.3.1 社区居民对于化解邻里矛盾提升居住舒适度的需求第35-37页
        2.3.2 社区居民对于良好的邻里互动的需求第37-41页
        2.3.3 社区居民对于形成社区认同感提升社区凝聚力的需求第41-43页
第3章 社会工作介入外来人口聚居社区的策划和实施第43-57页
    3.1 邻里节活动策划和实施第43-50页
        3.1.1 活动分析阶段第43-44页
        3.1.2 活动策划阶段第44-47页
        3.1.3 活动实施阶段第47-50页
    3.2 百家宴活动策划和实施第50-57页
        3.2.1 活动分析阶段第50-51页
        3.2.2 活动策划阶段第51-54页
        3.2.3 活动实施阶段第54-57页
第4章 成效评估及反思第57-64页
    4.1 过程评估第57-58页
        4.1.1 活动内容的难易程度第57页
        4.1.2 社区成员的表现第57-58页
        4.1.3 社会工作者的表现第58页
    4.2 结果评估第58-61页
        4.2.1 目标达成情况第58-60页
        4.2.2 满意度调查第60-61页
    4.3 反思第61-64页
        4.3.1 成效反思第61-62页
        4.3.2 困境反思第62-63页
        4.3.3 对社会工作者的反思第63页
        4.3.4 对社会工作理论的反思第63-64页
第5章 对策分析第64-68页
    5.1 完善社区规章制度,为构建和谐邻里关系提供制度保障第64-65页
        5.1.1 制定和实施邻里公约制度第64页
        5.1.2 制定和实施社区调解制度第64-65页
    5.2 增强社区环境建设,为构建和谐邻里关系提供互动空间第65-66页
        5.2.1 增强社区生活环境建设第65页
        5.2.2 增强社区文化环境建设第65-66页
    5.3 增强社区网络建设,为构建和谐邻里关系提供新的途径第66-68页
        5.3.1 增强社区网络建设第66-67页
        5.3.2 增强社区网络监督第67-68页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附录第71-79页
    附录一 访谈提纲第71-72页
    附录二 调查问卷第72-77页
    附录三 满意度反馈第77-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作者简介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lovenia and Croatia in the Chinese 16+1 Initiative:Proactive and Reactive Government Approaches
下一篇: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