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新型吡啶衍生物配体及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与BSA的作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课题背景第9-20页
    1.1 稀土有机配合物光致发光的原理和性质第9-11页
    1.2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的应用与发展第11-13页
        1.2.1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原理第11页
        1.2.2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的应用第11页
        1.2.3 时间分辨荧光在生物领域的应用第11-13页
    1.3 配合物中有机配体参与荧光免疫反应的设计原则第13-16页
        1.3.1 配位结构第13-14页
        1.3.2 天线基团第14-15页
        1.3.3 活性基团第15-16页
    1.4 稀土有机配合物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第16-17页
        1.4.1 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构第16-17页
        1.4.2 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生理功能第17页
        1.4.3 稀土有机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及研究方法第17页
    1.5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主要内容第17-20页
第二章 配体的设计与合成第20-32页
    2.1 配体的结构合成路线第20-22页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2-24页
    2.3 配体及其中间体的合成第24-28页
        2.3.1 试剂处理第24页
        2.3.2 2-甲基-6-(8-喹啉基)-吡啶二甲酯(L_1)第24-25页
        2.3.3 2-(2-萘甲酰乙酰基)-6-吡啶甲酸(L_2)第25-26页
        2.3.4 4-氨甲基-2,6-1-吡啶二甲酸二甲酯(L_3)第26-28页
        2.3.5 2-丁二酰亚胺甲酯-6-苯甲酰乙酰基吡啶(L_4)第28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8-31页
        2.4.1 2-甲基-6-(8-喹啉基)-吡啶二甲酯(L_1)的合成第28页
        2.4.2 2-(2-萘甲酰乙酰基)-6-吡啶甲酯(4)的合成第28-29页
        2.4.3 4-邻苯二甲酰亚胺基亚甲基-2,6-吡啶二甲酸二甲酯(9)的水解第29-30页
        2.4.4 4-氨甲基-毗啶二甲酸(10)的合成第30页
        2.4.5 2-丁二酰亚胺甲酯-6-苯甲酰乙酰基吡啶(L_4)的合成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与荧光性能第32-44页
    3.1 试剂与仪器第32页
    3.2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制备第32-33页
    3.3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结构表征第33-38页
        3.3.1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元素分析第33页
        3.3.2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热重分析第33-35页
        3.3.3 配体与配合物的IR图谱第35-38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8-39页
    3.5 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第39-43页
        3.5.1 配体和配合物的UV-Vis光谱第39-40页
        3.5.2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荧光性能第40-43页
    3.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Tb(Ⅲ)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研究第44-58页
    4.1 仪器和试剂第44-45页
    4.2 实验方法第45-46页
        4.2.1 牛血清白蛋白(BSA)储备液的制备第45页
        4.2.2 荧光光谱实验第45-4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6-57页
        4.3.1 荧光光谱第46-47页
        4.3.2 荧光猝灭机理第47-49页
        4.3.3 结合常数及其结合位点数的确定第49-51页
        4.3.4 作用力类型的确定第51-53页
        4.3.5 同步荧光光谱第53-54页
        4.3.6 圆二色光谱第54-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6页
附录第66-71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保健食品中7种磺酰脲类降糖药物残留测定
下一篇:N,O-双齿辅助的钯催化C(sp~3)-H键的直接芳基化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