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论我国集体合同中工会的主体地位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1 集体合同中工会主体地位的界定和根据第10-23页
    1.1 集体合同中工会主体地位的理论界定第10-20页
        1.1.1 职工主体说第11-16页
        1.1.2 共同主体说第16-18页
        1.1.3 工会主体说第18-20页
    1.2 集体合同中工会主体地位的规范根据第20-23页
2 集体合同中工会的应然属性与实然背离第23-34页
    2.1 集体合同中工会应该具有的属性第23-28页
        2.1.1 职工代表第23页
        2.1.2 主体独立第23-24页
        2.1.3 地位平等第24-28页
    2.2 我国集体合同中工会在实践上对应然属性的背离第28-34页
        2.2.1 工会在集体合同中缺乏职工代表性第28-29页
        2.2.2 工会没有独立于集体合同的相对方第29-31页
        2.2.3 工会没有独立于集体合同之外的其他方第31-33页
        2.2.4 工会在集体协商中的力量相对薄弱第33-34页
3 我国集体合同中工会在实践上对应然属性背离的原因第34-49页
    3.1 工会自身的局限性第34-43页
        3.1.1 工会的双重定位第34-35页
        3.1.2 工会经费缴付制度的缺陷第35-36页
        3.1.3 工会人事任免制度的缺陷第36-37页
        3.1.4 工会组建制度的缺陷第37-39页
        3.1.5 工会行业级别的缺位第39-43页
    3.2 对用人单位约束的缺失第43-46页
        3.2.1 对用人单位在集体协商前的行为缺乏规制第43-44页
        3.2.2 对回应集体谈判与签订集体合同的强制性缺乏规定第44-46页
    3.3 政府监督指导的义务与责任的缺失第46-49页
        3.3.1 地方政府重资方轻劳方的倾向第46-47页
        3.3.2 政府教育指导职能的缺失第47-49页
4 集体合同中工会主体相关制度的完善第49-58页
    4.1 工会组织内部制度的完善第49-54页
        4.1.1 重新定位工会角色第49-50页
        4.1.2 改变工会经费来源第50页
        4.1.3 改变工会干部任免制度第50-51页
        4.1.4 改变工会组建方式第51-52页
        4.1.5 重新建构行业工会的运作机制第52-54页
    4.2 集体合同中用人单位行为的规范化第54-55页
        4.2.1 建立集体协商前的职业保障机制第54-55页
        4.2.2 规定回应集体谈判与签订集体合同的义务第55页
    4.3 政府监督指导职能的确立第55-58页
        4.3.1 协调与平衡集体合同双方的利益第55-56页
        4.3.2 加强对工会和职工的教育指导第56-58页
5 结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政法视野下的公私协力行为研究
下一篇:社会团体公权力运行的宪法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