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7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思路与目的 | 第15-16页 |
1.2.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2.1 战略复杂性理论 | 第18-19页 |
2.2 后发企业赶超理论 | 第19-20页 |
2.2.1 后发企业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9页 |
2.2.2 后发赶超理论 | 第19-20页 |
2.3 组织标杆学习理论 | 第20-22页 |
2.3.1 组织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2.3.2 标杆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2.3.3 标杆学习理论 | 第22页 |
2.4 述评 | 第22-24页 |
3 战略复杂性视角下中国后发企业组织标杆学习案例研究 | 第24-42页 |
3.1 案例选取 | 第24-28页 |
3.1.1 案例选取背景 | 第24-25页 |
3.1.2 案例选取原因 | 第25-28页 |
3.2 标杆学习成功案例——万科学习帕尔迪 | 第28-36页 |
3.2.1 万科和帕尔迪简介 | 第28-31页 |
3.2.2 万科以帕尔迪为学习标杆成功分析 | 第31-36页 |
3.3 标杆学习失败案例——中国远洋学习马士基 | 第36-42页 |
3.3.1 中国远洋和马士基简介 | 第36页 |
3.3.2 中国远洋以马士基为学习标杆失败分析 | 第36-42页 |
4 战略复杂性视角下的组织标杆学习分析 | 第42-54页 |
4.1 战略复杂性 | 第42-43页 |
4.1.1 外部战略环境 | 第42-43页 |
4.1.2 内部战略环境 | 第43页 |
4.2 组织学习能力 | 第43-45页 |
4.2.1 柔性的组织结构 | 第43-44页 |
4.2.2 学习型的组织文化 | 第44-45页 |
4.2.3 动态适应能力 | 第45页 |
4.3 标杆学习及结果 | 第45-49页 |
4.3.1 学什么——标杆学习内容的确定 | 第45-46页 |
4.3.2 向谁学——标杆学习对象的选择 | 第46-48页 |
4.3.3 怎么学——标杆学习过程的确定 | 第48-49页 |
4.4 组织标杆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54页 |
4.4.1 后发企业组织标杆学习影响因素维度设计 | 第49-50页 |
4.4.2 后发企业组织标杆学习影响因素维度分析 | 第50-52页 |
4.4.3 总结分析 | 第52-54页 |
5 复星集团学习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研究 | 第54-64页 |
5.1 复星集团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简介 | 第54-55页 |
5.1.1 复星集团 | 第54页 |
5.1.2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 第54-55页 |
5.2 复星集团以伯克希尔·哈撒韦为学习标杆分析 | 第55-59页 |
5.2.1 学习以“零成本”保险浮存金为核心的产融价值链 | 第55-56页 |
5.2.2 学习巴菲特投资理念 | 第56-57页 |
5.2.3 学习巴菲特投资策略 | 第57-59页 |
5.3 复星集团标杆学习展望 | 第59-64页 |
5.3.1 加强产融价值链风险管理 | 第59-61页 |
5.3.2 经营管理与学习型组织文化相结合的“软实力”学习 | 第61-62页 |
5.3.3 学什么比向谁学更重要 | 第62-6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4-6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4-6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