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外辐射源雷达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1 相参积累 | 第13页 |
| 1.2.2 多核 DSP | 第13-14页 |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 第2章 波束聚焦算法研究 | 第15-30页 |
| 2.1 引言 | 第15页 |
| 2.2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 | 第15-19页 |
| 2.2.1 数字波束形成原理 | 第16页 |
| 2.2.2 DBF 系统的结构 | 第16-17页 |
| 2.2.3 数字波束形成的优点 | 第17-19页 |
| 2.3 波束聚焦 | 第19-29页 |
| 2.3.1 天线转动带来的影响 | 第19-20页 |
| 2.3.2 波束聚焦的原理 | 第20-22页 |
| 2.3.3 波束聚焦的条件 | 第22-24页 |
| 2.3.4 算法验证 | 第24-25页 |
| 2.3.5 波束聚焦对干扰抑制的影响 | 第25-2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相参积累快速算法研究 | 第30-43页 |
| 3.1 引言 | 第30页 |
| 3.2 互模糊函数算法快速实现 | 第30-34页 |
| 3.2.1 互模糊函数算法介绍 | 第30-32页 |
| 3.2.2 分级 ZoomFFT 算法 | 第32-34页 |
| 3.3 多普勒谱分析算法研究 | 第34-39页 |
| 3.3.1 连续波外辐射源雷达的动目标检测 | 第35页 |
| 3.3.2 等效脉冲压缩 | 第35-37页 |
| 3.3.3 慢时间维的 FFT 变换 | 第37页 |
| 3.3.4 处理流程 | 第37-38页 |
| 3.3.5 相参积累增益 | 第38-39页 |
| 3.4 效率和性能分析 | 第39-42页 |
| 3.4.1 计算效率 | 第39-40页 |
| 3.4.2 数据仿真 | 第40-4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多核 DSPTMS320C6678 软件设计 | 第43-72页 |
| 4.1 引言 | 第43页 |
| 4.2 多核 DSP TMS320C6678 简介 | 第43-45页 |
| 4.2.1 C66 内核 | 第43-44页 |
| 4.2.2 多核 KeyStone 架构 | 第44-45页 |
| 4.3 多核 DSP TMS320C6678 接口外设软件设计 | 第45-59页 |
| 4.3.1 EDMA3 | 第45-47页 |
| 4.3.2 核间通信 | 第47-50页 |
| 4.3.3 以太网 | 第50-53页 |
| 4.3.4 SRIO | 第53-56页 |
| 4.3.5 CIC 中断控制器 | 第56-59页 |
| 4.4 多核 DSP TMS320C6678 算法软件设计 | 第59-69页 |
| 4.4.1 概述 | 第59-60页 |
| 4.4.2 多核编程 | 第60-62页 |
| 4.4.3 多普勒谱算法软件设计 | 第62-69页 |
| 4.5 多核 DSP 以太网多核启动 | 第69-71页 |
| 4.5.1 EMAC boot | 第69-70页 |
| 4.5.2 MAD boot | 第70-71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结论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