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研究
内容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CONTENTS | 第11-14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概述 | 第15-20页 |
一、 破产管理人的概述 | 第15-17页 |
(一) 破产管理人的概念与特征 | 第15-16页 |
(二) 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 | 第16-17页 |
二、 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概念与类型 | 第17-18页 |
(一) 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的概念 | 第17页 |
(二) 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的类型 | 第17-18页 |
三、 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 第18-20页 |
(一) 破产程序的公平公正的要求 | 第19页 |
(二) 有助于防止破产管理人的职务犯罪 | 第19页 |
(三) 有助于破产管理人制度的完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20-32页 |
一、 我国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现状 | 第21-25页 |
(一) 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的主体 | 第21-22页 |
(二) 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的内容 | 第22-25页 |
二、 我国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5-32页 |
(一) 破产管理人的监督主体制度不合理 | 第26-28页 |
(二)破产管理人的准入和选任不健全 | 第28-29页 |
(三) 破产管理人的法律责任制度不完善 | 第29-30页 |
(四) 管理人报酬制度和执业责任保险制度不合理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的域外考察 | 第32-38页 |
一、 多元化的监督主体 | 第32-34页 |
(一) 债权人监督 | 第32-34页 |
(二) 专门行政机构监督 | 第34页 |
(三) 自治组织的监督 | 第34页 |
二、 多层次的监督内容 | 第34-36页 |
(一) 破产管理人的资格监督 | 第34-35页 |
(二) 破产管理人的选任监督 | 第35-36页 |
三、 明确的法律责任 | 第36-38页 |
(一) 民事责任监督 | 第36页 |
(二) 刑事责任的监督 | 第36-37页 |
(三) 行政责任的监督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的建议 | 第38-46页 |
一、 调整监督主体之间的地位与作用 | 第38-40页 |
(一) 法院中心主义淡出舞台 | 第38-39页 |
(二) 债权人自治回归本位 | 第39-40页 |
二、 创建多元化的监督主体 | 第40-41页 |
(一) 设立行政性质的破产监督机构 | 第40页 |
(二) 成立自治性质的破产管理人协会 | 第40-41页 |
三、 合理规范监督内容 | 第41-44页 |
(一) 完善破产管理人的准入与选任制度 | 第41-42页 |
(二) 完善管理人的报酬制度和执业责任保险制度 | 第42-44页 |
四、 完善破产管理人的法律责任体系 | 第44-46页 |
(一) 完善管理人的民事责任 | 第44页 |
(二) 逐步建立管理人的行政责任 | 第44-45页 |
(三) 细化管理人的刑事责任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