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14页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缘起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3-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页
        1.3.2 研究的创新点第13-14页
第二章 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基本内容第14-22页
    2.1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功能及时代价值第14-18页
        2.1.1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第14页
        2.1.2 中华民族精神的功能第14-15页
        2.1.3 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第15-18页
    2.2 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基本内容第18-22页
        2.2.1 爱国主义: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核心内容第18-19页
        2.2.2 团结统一: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首要内容第19页
        2.2.3 爱好和平: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必然内容第19-20页
        2.2.4 勤劳勇敢: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内容第20页
        2.2.5 自强不息: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根本内容第20-22页
第三章 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现状第22-28页
    3.1 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状况第22-24页
        3.1.1 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极表现第22-23页
        3.1.2 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消极表现第23-24页
    3.2 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消极表现的成因第24-28页
        3.2.1 多元化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价值选择的冲击第24-25页
        3.2.2 道德滑坡现象打击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心第25页
        3.2.3 西方的“西化”、“分化”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冲击第25页
        3.2.4 学校教育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忽视第25-26页
        3.2.5 消极的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勤奋自强精神的负面影响第26-27页
        3.2.6 朋友群体对大学生爱好和平、团结统一精神的负面影响第27-28页
第四章 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指导原则与实践途径第28-37页
    4.1 党的领导集体对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贡献第28-31页
        4.1.1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所做的贡献第28-29页
        4.1.2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所做的贡献第29页
        4.1.3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为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所做的贡献第29-31页
    4.2 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指导原则第31-32页
        4.2.1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第31页
        4.2.2 与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相结合第31-32页
        4.2.3 以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为目标第32页
    4.3 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实践途径第32-37页
        4.3.1 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第32-33页
        4.3.2 发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多样性第33-34页
        4.3.3 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第34-35页
        4.3.4 在朋友群体中树立主流价值导向第35-37页
结束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附录第40-42页
致谢第42-43页
作者简介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省民办高等院校融资问题研究
下一篇:迈克尔·桑德尔《正义》课中的讨论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