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镍钴锰三元系正极材料的研究及其在电池中的应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29页
   ·引言第10页
   ·锂离子电池概述第10-14页
     ·锂离子电池发展简史第10-11页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第11-12页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2-14页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概述第14-20页
     ·层状Li-Co-O 系正极材料第14-15页
     ·层状Li-Ni-O 系正极材料第15-16页
     ·层状Li-Ni-(Co)-Mn-O 系正极材料第16-17页
     ·LiFePO_4 等磷酸盐体系正极材料第17-18页
     ·尖晶石Li-Mn-O 系正极材料第18-20页
   ·镍钴锰三元系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0-24页
     ·镍钴锰三元系材料的合成方法第20-22页
     ·镍钴锰三元系材料的掺杂包覆研究第22-23页
     ·镍钴锰三元系材料混合使用的研究第23-24页
     ·镍钴锰三元系材料的国内外产业化概况第24页
   ·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第24-27页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种类及特性对比第24-25页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第25-26页
     ·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的国内外现状第26-27页
   ·选题的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2 Co、Mn 含量对层状镍钴锰三元系正极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第29-42页
   ·绪论第29页
   ·实验部分第29-31页
     ·主要化学试剂第29-30页
     ·主要化学仪器第30页
     ·样品的合成第30-31页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第31页
   ·Co 含量对LiNi_(0.5-x)CO_(2x)Mn_(0.5-x)O_2 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31-38页
     ·扫描电镜检测(SEM)第32页
     ·化学元素分析(ICP)第32页
     ·X 射线衍射测试(XRD)第32-34页
     ·红外光谱测试(IR)第34页
     ·Co 含量对LiNi_(0.5-x)CO_(2x)Mn_(0.5-x)O_2 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34-38页
   ·Mn 含量对LiNi_(0.5-x)CO_(2x)Mn_(0.5-x)O_2 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第38-40页
     ·XRD 测试第38-39页
     ·Mn 含量对LiMn_xCo_(0.2)Ni_(0.8-x)O_2 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2页
3 层状 LiMn_(0.4)Co_(0.2)Ni_(0.4)O_2材料烧结工艺的研究第42-59页
   ·绪论第42页
   ·实验部分第42-44页
     ·主要化学试剂第42-43页
     ·主要检测仪器第43页
     ·样品的合成第43页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第43-44页
   ·样品的热分析第44-45页
   ·烧结温度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第45-50页
     ·烧结温度对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第45-46页
     ·烧结温度对材料理化性能的影响第46-48页
     ·烧结温度对LiMn_(0.4)Co_(0.2)Ni_(0.4)O_2 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8-50页
   ·Li/M (M= Ni+Co+Mn)比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第50-53页
     ·Li/M (M= Ni+Co+Mn)比对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第50-51页
     ·Li/M (M=Ni+Co+Mn)比对材料理化的影响第51-52页
     ·Li/M (M=Ni+Co+Mn)比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2-53页
   ·保温时间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第53-57页
     ·保温时间对材料结构的影响第53-54页
     ·保温时间对材料理化性能的影响第54-56页
     ·保温时间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4 Cr 掺杂镍锰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初步研究第59-75页
   ·引言第59页
   ·实验部分第59-60页
     ·样品的合成第59页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第59-60页
   ·LiNi_(0.5-x)Cr_(2x)Mn_(0.5-x)O_2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第60-65页
     ·LiNi_(0.5-x)Cr_(2x)Mn_(0.5-x)O_2 材料的结构第60-61页
     ·LiNi_(0.5-x)Cr_(2x)Mn_(0.5-x)O_2 材料的SEM 照片第61-63页
     ·Cr 掺杂对LiNi_(0.5-x)Cr_(2x)Mn_(0.5-x)O_2 材料理化性能的影响第63-65页
     ·Cr 掺杂对LiNi_(0.5-x)Cr_(2x)Mn_(0.5-x)O_2 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65页
   ·LiNi_(0.35)Co_(0.3-x)Cr_xMn_(0.35)O_2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第65-73页
     ·LiNi_(0.35)Co_(0.3-x)Cr_xMn_(0.35)O_2 材料的结构第65-66页
     ·LiNi_(0.35)Co_(0.3-x)Cr_xMn_(0.35)O_2 材料的SEM 照片第66-68页
     ·Cr 掺杂对LiNi_(0.35)Co_(0.3-x)Cr_xMn_(0.35)O_2 材料理化性能的影响第68-69页
     ·Cr 掺杂对LiNi_(0.35)Co_(0.3-x)Cr_xMn_(0.35)O_2 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69-73页
   ·本章小结第73-75页
5 功率型18650 锂离子电池的制作与性能第75-89页
   ·引言第75页
   ·18650 型电池的组成第75-76页
   ·功率型18650 电池的制作及检测第76-80页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76-77页
     ·18650 电池的设计第77-78页
     ·18650 电池的制作第78-79页
     ·18650 型锂离子电池的检测第79-80页
   ·正极浆料的制备第80-83页
     ·粘结剂的用量第80-82页
     ·导电剂的用量第82-83页
   ·负极材料的选择与用量第83-86页
     ·负极材料的选择第84-85页
     ·正负极料量比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85-86页
   ·功率型18650 电池的测试结果第86-87页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结论第89-90页
 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7页
致谢第97-9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8-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丙烯亲水/亲油改性研究
下一篇: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