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起重船的时代发展 | 第15-18页 |
1.2.1 发展过程 | 第15-16页 |
1.2.2 起重船的分类 | 第16-17页 |
1.2.3 起重船的前景以及应用 | 第17-18页 |
1.3 有限元法在结构计算分析中的研究 | 第18-20页 |
1.4 起重船结构强度分析的研究 | 第20-21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结构有限元分析基本思想及软件简介 | 第22-32页 |
2.1 有限元法基本思想 | 第22-24页 |
2.2 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24-28页 |
2.2.1 单元类型 | 第24页 |
2.2.2 单元位移函数 | 第24-25页 |
2.2.3 刚度方程的建立 | 第25-27页 |
2.2.4 等效节点载荷与边界条件处理 | 第27-28页 |
2.3 MSCPatran/Nastran软件计算过程简介 | 第28-30页 |
2.3.1 MSCPatran/Nastran软件介绍 | 第28页 |
2.3.2 MSCPatran/Nastran软件的基本功能 | 第28-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计算载荷与边界条件 | 第32-48页 |
3.1 起重船的主要资料 | 第32-33页 |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3.3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4-37页 |
3.3.1 船体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4-35页 |
3.3.2 吊杆、桅杆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5-37页 |
3.4 工况受力分析 | 第37-46页 |
3.4.1 无风载荷下的工况分析 | 第38页 |
3.4.2 有风载荷下的工况分析 | 第38-43页 |
3.4.3 起升扒杆工况分析 | 第43-44页 |
3.4.4 实验工况 | 第44-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结构强度校核分析 | 第48-76页 |
4.1 起重吊杆的强度校核 | 第48-55页 |
4.1.1 起重吊杆载荷施加 | 第48-49页 |
4.1.2 起重扒杆应力衡准 | 第49-52页 |
4.1.3 起重扒杆稳定性校核 | 第52-55页 |
4.2 变幅扒杆的强度校核 | 第55-61页 |
4.2.1 变幅扒杆载荷施加 | 第55-57页 |
4.2.2 变幅杆应力衡准 | 第57-60页 |
4.2.3 桅杆稳定性校核 | 第60-61页 |
4.3 扒杆底座的强度校核 | 第61-65页 |
4.3.1 扒杆底座载荷施加 | 第61-62页 |
4.3.2 扒杆底座应力衡准 | 第62-65页 |
4.4 千斤柱强度校核 | 第65-71页 |
4.4.1 千斤柱载荷施加 | 第65-66页 |
4.4.2 千斤柱应力衡准 | 第66-71页 |
4.5 总纵强度校核 | 第71-7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5章 结构强度加强方案分析 | 第76-84页 |
5.1 扒杆底座 | 第76-80页 |
5.1.1 结构加强方案 | 第76-78页 |
5.1.2 方案比较与分析 | 第78-80页 |
5.2 起重扒杆 | 第80-83页 |
5.2.1 结构加强方案 | 第80-81页 |
5.2.2 方案比较与分析 | 第81-8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4页 |
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详细摘要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