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方法 | 第11-13页 |
1.1.1 原子吸收光谱法 | 第11-12页 |
1.1.2 原子荧光光谱法 | 第12页 |
1.1.3 原子发射光谱法 | 第12页 |
1.1.4 质谱法 | 第12页 |
1.1.5 生物传感器 | 第12-13页 |
1.1.6 阳极溶出伏安法 | 第13页 |
1.2 阳极溶出伏安法原理及检测重金属进展 | 第13-15页 |
1.2.1 阳极溶出伏安法原理 | 第13-14页 |
1.2.2 阳极溶出伏安法检测重金属进展 | 第14-15页 |
1.3 TiO_2纳米片的制备与改性 | 第15-20页 |
1.3.1 TiO_2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 第15-16页 |
1.3.2 TiO_2纳米片的结构优化 | 第16-20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2 主要化学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2-24页 |
2.1 主要化学试剂 | 第22页 |
2.2 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 第22-24页 |
3 非金属元素掺杂改性TiO_2纳米片的制备及Pb(Ⅱ)检测性能的研究 | 第24-35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4-25页 |
3.2.1 化学试剂及规格 | 第24页 |
3.2.2 2D TiO_2纳米片及非金属离子(F、S、I)掺杂改性的制备方法 | 第24-25页 |
3.2.3 2D TiO_2纳米片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25页 |
3.3 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25-26页 |
3.3.1 样品的形貌结构表征 | 第25页 |
3.3.2 样品的电化学分析性能测试 | 第25-26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26-34页 |
3.4.1 形貌及成分分析 | 第26-27页 |
3.4.2 结构表征 | 第27-28页 |
3.4.3 实验参数的优化 | 第28-29页 |
3.4.4 重金属离子Pb(Ⅱ)的检测 | 第29-32页 |
3.4.5 传感器性能比较 | 第32-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非金属元素F掺杂TiO_2纳米片电分析性能提高原因的探究 | 第35-43页 |
4.1 引言 | 第3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4.2.1 化学试剂及规格 | 第35页 |
4.2.2 计算方法和模型 | 第35-36页 |
4.3 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36页 |
4.3.1 样品的元素分析 | 第36页 |
4.3.2 样品的电化学分析性能测试 | 第36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36-41页 |
4.4.1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36-37页 |
4.4.2 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S)分析 | 第37-38页 |
4.4.3 理论计算 | 第38-40页 |
4.4.4 重现性与稳定性测试 | 第40-41页 |
4.4.5 抗干扰性测试 | 第4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43-45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43页 |
5.2 创新点与工作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4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