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网络公共领域负效应及其治理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绪论第9-18页
    (一) 选题目的与意义第9-11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7页
        1.关于公共领域的研究综述第11-13页
        2.关于网络公共领域的研究综述第13-17页
    (三) 研究方法及思路第17-18页
二、网络公共领域的理论阐释第18-26页
    (一) 公共领域的生成第18-20页
    (二) 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第20-21页
    (三) 传统公共领域向网络公共领域的扩张第21-23页
    (四) 理想的网络公共领域第23-26页
三、网络公共领域的负效应第26-37页
    (一) 网络话语的嘈杂第26-28页
        1.网络话语的变异第26-27页
        2.网络话语的道德幻觉第27-28页
    (二) 网络舆论事件回应的困境第28-33页
        1.信息管制与公民权利的矛盾第30-31页
        2.网络舆情应对失策第31-33页
    (三) 网络暴力问题第33-37页
        1.侵犯公民权益第34-35页
        2.混淆信息真假第35-37页
四、网络公共领域负效应的成因及治理入口第37-44页
    (一) 表层成因第37-39页
        1.公民网络参与权与话语权的不对等第37页
        2.网络媒介的自媒体负效应第37-38页
        3.网络监管的法律规范空缺第38-39页
    (二) 深层成因第39-41页
        1.参与主体理性不足第39页
        2.网络议题公共性质疑第39-40页
        3.公共权力机关有效回应缺失第40-41页
    (三) 网络公共领域的治理入口第41-44页
        1.网络公共领域治理角度的切换第41页
        2.网络公共领域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第41-42页
        3.网络公共领域治理的目标修正第42-44页
五、网络公共领域负效应的治理第44-49页
    (一) 参与主体的素质提升第44-45页
        1.促进网络伦理建设,培育公共理性第44页
        2.扩展公民参与平台第44-45页
    (二) 网络媒介的引导第45-47页
        1.优化媒介环境,加强行业自律第45-46页
        2.议题公共性的把握第46-47页
    (三) 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构第47-49页
        1.构建多中心协商模式,完善法律法规第47-48页
        2.培养真正的意见领袖,加强舆情治理第48-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价值为导向的江苏政务服务改革研究
下一篇: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郑州市地方海事局管理模式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