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碳纳米家族 | 第10-11页 |
1.2 碳纳米管 | 第11-16页 |
1.2.1 碳纳米管的结构 | 第11-14页 |
1.2.2 碳纳米管的性能 | 第14页 |
1.2.3 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 第14-16页 |
1.3 多孔阳极氧化铝膜 | 第16-18页 |
1.3.1 AAO 膜的形成机理 | 第16-17页 |
1.3.2 AAO 膜的制备方法 | 第17页 |
1.3.3 AAO 膜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 脱硫技术 | 第18-20页 |
1.4.1 主要的脱硫技术 | 第18页 |
1.4.2 氧化脱硫技术 | 第18-19页 |
1.4.3 H_2O_2/多金属氧酸盐(POMs)体系 | 第19页 |
1.4.4 H_2O_2/分子筛体系 | 第19-20页 |
1.4.5 H_2O_2金属氧化物体系 | 第20页 |
1.5 吸附脱硫及其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5.1 吸附脱硫技术 | 第20页 |
1.5.2 吸附脱硫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5.3 氧化铁脱硫剂 | 第21页 |
1.6 研究内容与选题意义 | 第21-22页 |
1.7 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22-24页 |
1.7.1 仪器和设备 | 第22-23页 |
1.7.2 试剂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 第24-32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制备过程 | 第24-28页 |
2.2.1 铝片的预处理 | 第26-27页 |
2.2.2 阳极氧化 | 第27页 |
2.2.3 获取氧化膜 | 第27-28页 |
2.2.4 Fe_2O_3/AAO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8页 |
2.3 表征 | 第28-31页 |
2.3.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 | 第28-29页 |
2.3.2 红外光谱分析(IR) | 第29-30页 |
2.3.3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30-31页 |
2.4 多孔阳极氧化铝粉末与 Fe_2O_3/AAO 复合材料催化性能研究 | 第31-32页 |
2.4.1 催化性能实验过程 | 第31页 |
2.4.2 催化性能评价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页 |
第三章 木质素基碳纳米管的制备及表征 | 第32-41页 |
3.1 引言 | 第32-33页 |
3.2 制备过程 | 第33-35页 |
3.2.1 处理碳源 | 第35页 |
3.2.2 浸渍模板 | 第35页 |
3.2.3 焙烧模板 | 第35页 |
3.2.4 脱除模板 | 第35页 |
3.3 表征 | 第35-40页 |
3.3.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 | 第35-36页 |
3.3.2 拉曼光谱分析(Raman) | 第36-37页 |
3.3.3 热重分析(TG) | 第37-38页 |
3.3.4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HPW-Urea/Fe_3O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 第41-51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HPW-Urea/Fe_3O_4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1-43页 |
4.2.1 磁性 Fe_3O_4粉末的制备 | 第41-42页 |
4.2.2 HPW 的制备 | 第42页 |
4.2.3 HPW-Urea/Fe_3O_4的制备 | 第42页 |
4.2.4 HPW-Urea/Fe_3O_4的磁性证明 | 第42-43页 |
4.3 表征 | 第43-47页 |
4.3.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 | 第43-44页 |
4.3.2 红外光谱分析(IR) | 第44-45页 |
4.3.3 拉曼光谱分析(Raman) | 第45-46页 |
4.3.4 热重分析(TG) | 第46-47页 |
4.4 HPW-Urea/Fe_3O_4复合材料脱硫性能研究 | 第47-50页 |
4.4.1 吸附脱硫性能研究 | 第47-48页 |
4.4.2 氧化脱硫性能研究 | 第48-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