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不同籼粳遗传比例的东北水稻耐寒性及其光合特性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目录第5-7页
第一章 前言第7-15页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7页
    1.2 文献综述第7-14页
        1.2.1 低温冷害第7-11页
        1.2.2 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第11-13页
        1.2.3 水稻籼粳血缘测定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 研究思路及试验设计第14-15页
第二章 东北水稻品种籼粳遗传比例的聚类分析第15-28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15-19页
        2.1.1 参试材料第15页
        2.1.2 试验试剂第15页
        2.1.3 SSR 标记判定籼粳属性第15-17页
        2.1.4 程式指数法判定籼粳属性第17页
        2.1.5 试验方法第17-1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19-27页
        2.2.1 程式指数法判定籼粳成分第19-21页
        2.2.2 籼粳成分判定方法的研究第21-25页
        2.2.3 24 份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第25-26页
        2.2.4 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第26-27页
    2.3 讨论第27-28页
第三章 籼粳遗传比例水稻耐寒性差异及光合特性分析第28-39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28页
        3.1.1 参试材料第28页
        3.1.2 试验设计第28页
    3.2 测定项目第28-29页
        3.2.1 自然条件下温度的采集第28页
        3.2.2 分蘖期耐冷性鉴定第28-29页
        3.2.3 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第29页
        3.2.4 水稻产量相关测定第29页
    3.3 数据统计分析第29页
    3.4 结果第29-38页
        3.4.1 自然条件下水稻生长过程中气温变化第29-30页
        3.4.2 东北水稻主栽品种分蘖期低温耐冷性鉴定第30-31页
        3.4.3 不同抗性品种与其籼粳比例间聚类分析第31-32页
        3.4.4 分蘖期低温胁迫对东北水稻主栽品种光合生理的影响第32-34页
        3.4.5 分蘖期低温胁迫对东北水稻主栽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34-36页
        3.4.6 不同抗性品种农艺性状变异分析第36-38页
    3.5 讨论第38-39页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作者简介第44-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豆MnSOD基因在乳酸菌中的高效表达研究
下一篇:继电保护设备专业测试项目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