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导言 | 第12-15页 |
一、选题的缘起 | 第12-13页 |
二、现有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三、研究方法描述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契约型投资基金概述 | 第15-25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投资基金的概念和分类 | 第16-18页 |
一、投资基金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投资基金的分类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契约型基金的概念和特征 | 第18-20页 |
一、契约型基金的概念 | 第18-19页 |
二、契约型基金的特征 | 第19-20页 |
第四节 契约型基金的起源和发展 | 第20-25页 |
一、契约型基金的起源 | 第20页 |
二、契约型基金的境外发展 | 第20-23页 |
三、契约型基金的境内发展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契约型基金治理结构的理论研究 | 第25-33页 |
第一节 契约型基金治理结构的法理分析——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研究 | 第25-30页 |
一、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概述 | 第25-26页 |
二、德国模式——分离式 | 第26-27页 |
三、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模式——非分离式 | 第27-28页 |
四、我国模式之解析——特殊共同受托为内核的非分离模式 | 第28-29页 |
五、小结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契约型基金治理结构的经济分析 | 第30-33页 |
一、代理理论角度看契约型基金治理结构完善的必要性 | 第30-31页 |
二、不完备契约理论角度看契约型基金治理结构完善的必要性 | 第31页 |
三、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契约型基金管理人制度研究 | 第33-42页 |
第一节 基金管理人的信赖义务 | 第33-35页 |
一、忠实义务 | 第33-34页 |
二、注意义务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基金管理人关联交易之规制 | 第35-37页 |
一、管理人关联交易概述 | 第35页 |
二、管理人关联交易的立法漏洞 | 第35-36页 |
三、关联交易主体的法律界定 | 第36页 |
四、关联交易的规制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基金管理人费用之规制 | 第37-39页 |
一、基金管理人费用的现存问题 | 第37-38页 |
二、基金管理人费用的完善 | 第38-39页 |
第四节 基金管理人与主要股东关系之规制——以华夏基金案为视角谈“一参一控”问题 | 第39-42页 |
一、案情简介 | 第39-40页 |
二、基金管理人与主要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 第40-41页 |
三、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契约型基金托管人制度研究 | 第42-48页 |
第一节 基金托管人的信赖义务 | 第42-43页 |
一、忠实义务 | 第42页 |
二、注意义务 | 第42-43页 |
第二节、我国契约型基金托管人现存问题 | 第43-45页 |
一、我国基金托管人的现状 | 第43-44页 |
二、乱象背后探根源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契约型基金托管人制度的建议 | 第45-48页 |
一、借鉴公司型基金中独立董事制度,在契约型基金中嵌入受托人委员会 | 第46-47页 |
二、基金管理人在重大交易前对基金托管人的报告义务 | 第47页 |
三、完善托管人的监督职责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契约型基金持有人及持有人大会制度研究 | 第48-56页 |
第一节 基金持有人及持有人大会制度概述 | 第48-50页 |
一、基金持有人及其权利 | 第48-49页 |
二、基金持有人大会制度及其功能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基金持有人及持有人大会制度现存问题的反思 | 第50-52页 |
一、基金持有人的诉权不够完善 | 第50-51页 |
二、集体行动“悖论”制约持有人大会的功能 | 第51页 |
三、法律未赋予基金持有人以提案权 | 第51-52页 |
四、基金持有人大会参会比例过于严格 | 第52页 |
第三节 、完善持有人及持有人大会制度的思考 | 第52-56页 |
一、完善基金持有人诉权 | 第52-53页 |
二、完善投票权代理制度 | 第53页 |
三、赋予基金持有人提案权 | 第53-54页 |
四、完善基金持有人大会的参会代表比例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