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保理业务风险之法律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写作思路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保理的法律性质及法律环境分析 | 第11-20页 |
第一节 保理的界定 | 第11-13页 |
第二节 保理的法律性质分析 | 第13-16页 |
一、有关保理法律性质的观点 | 第13-14页 |
二、保理的法律性质:债权转让 | 第14-16页 |
第三节 保理的法律环境 | 第16-20页 |
一、国际立法现状 | 第16-17页 |
二、国内立法现状 | 第17-19页 |
三、保理法律环境的不足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银行保理业务法律风险分析 | 第20-27页 |
第一节 应收账款可转让性法律风险分析 | 第20-24页 |
一、现存应收账款转让 | 第21-22页 |
二、未来应收账款转让 | 第22-23页 |
三、禁止转让条款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应收账款转让有效性法律风险分析 | 第24-27页 |
一、应收账款转让生效要件 | 第25-26页 |
二、应收账款所有权转移时点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我国银行保理业务操作风险分析 | 第27-33页 |
第一节 出口保理商操作风险分析 | 第27-30页 |
一、业务受理审核环节 | 第27-29页 |
二、应收账款转让环节 | 第29-30页 |
第二节 进口保理商操作风险分析 | 第30-33页 |
一、买方资信调查环节 | 第30-31页 |
二、承接相关权利环节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我国银行保理业务信用风险分析 | 第33-40页 |
第一节 卖方信用风险分析 | 第33-36页 |
一、表现形式 | 第33-34页 |
二、防范措施 | 第34-36页 |
第二节 买方信用风险分析 | 第36-39页 |
一、表现形式 | 第37页 |
二、防范措施 | 第37-39页 |
第三节 相对应的保理商信用风险分析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我国银行保理业务风险控制之制度完善 | 第40-49页 |
第一节 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40-43页 |
一、专门性立法 | 第40-41页 |
二、完善现有法律 | 第41-43页 |
第二节 信用制度的完善 | 第43-45页 |
一、法律支持 | 第43-44页 |
二、发展模式 | 第44-45页 |
三、监控机制 | 第45页 |
第三节 银行内部制度的完善 | 第45-49页 |
一、准确的客户定位 | 第46页 |
二、实践中的有益尝试 | 第46-47页 |
三、相关制度设计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