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7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锂离子电池概述第12-17页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史第12-13页
        1.2.2 锂离子电池组成及充放电工作原理第13-15页
        1.2.3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第15-16页
        1.2.4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前景第16-17页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第17-21页
        1.3.1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简介第17页
        1.3.2 锂离子电池碳基负极材料第17-20页
        1.3.3 锂离子电池其他负极材料第20-21页
    1.4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第21-25页
        1.4.1 硅负极的缺陷第22-23页
        1.4.2 硅基材料改性第23-25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5-27页
2 实验方法及测试手段第27-33页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27-28页
        2.1.1 实验药品第27页
        2.1.2 实验仪器第27-28页
    2.2 材料的表征第28-30页
        2.2.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28页
        2.2.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第28-29页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29页
        2.2.4 X射线衍射分析仪第29页
        2.2.5 拉曼光谱仪第29-30页
    2.3 电极的制备及电池的组装第30-31页
        2.3.1 电极的制备第30页
        2.3.2 CR2032半电池的组装第30-31页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1-33页
        2.4.1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31页
        2.4.2 循环伏安测试第31页
        2.4.3 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第31-33页
3 硅/管状聚吡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第33-43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实验部分第33-35页
        3.2.1 管状聚吡咯的制备第33-34页
        3.2.2 硅/管状聚吡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第34-35页
    3.3 管状聚吡咯的表征第35-36页
        3.3.1 红外光谱分析第35页
        3.3.2 扫描电镜分析第35-36页
        3.3.3 透射电镜分析第36页
    3.4 硅/管状聚吡咯复合负极材料的表征第36-37页
        3.4.1 X射线衍射分析第36-37页
        3.4.2 扫描电镜分析第37页
    3.5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7-42页
        3.5.1 电压-比容量曲线第37-38页
        3.5.2 充放电循环曲线第38-39页
        3.5.3 阶梯倍率曲线第39-40页
        3.5.4 循环伏安(CV)曲线第40-41页
        3.5.5 交流阻抗(EIS)曲线第41-42页
    3.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4 硅/管状无定形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第43-53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实验部分第43-44页
        4.2.1 硅/管状无定形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第43-44页
    4.3 管状无定形碳的表征第44-46页
        4.3.1 红外光谱分析第44-45页
        4.3.2 扫描电镜分析第45页
        4.3.3 透射电镜分析第45-46页
    4.4 硅/管状无定形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表征第46-48页
        4.4.1 X射线衍射分析第46页
        4.4.2 拉曼光谱分析第46-47页
        4.4.3 扫描电镜分析第47-48页
    4.5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8-52页
        4.5.1 电压-比容量曲线第48-49页
        4.5.2 充放电循环曲线第49-50页
        4.5.3 阶梯倍率曲线第50页
        4.5.4 循环伏安(CV)曲线第50-51页
        4.5.5 交流阻抗(EIS)曲线第51-52页
    4.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5 双层结构硅/无定形碳/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第53-60页
    5.1 引言第53页
    5.2 双层结构负极的制备第53-54页
    5.3 双层结构负极的形貌表征第54页
    5.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4-59页
        5.4.1 电压-比容量曲线第54-55页
        5.4.2 充放电循环曲线第55-56页
        5.4.3 阶梯倍率曲线第56-57页
        5.4.4 循环伏安(CV)曲线第57-58页
        5.4.5 交流阻抗(EIS)曲线第58-59页
    5.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6 结论第60-62页
    6.1 总结第60-61页
    6.2 创新点第61页
    6.3 展望第61-62页
致谢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ZnFe2O4粉体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MMC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