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开关磁通永磁电机发展水平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开关磁通永磁电机发展水平 | 第12-13页 |
1.2.3 国外记忆电机发展水平 | 第13页 |
1.2.4 国内记忆电机发展水平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电机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 第16-30页 |
2.1 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电机结构 | 第16-17页 |
2.2 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电机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2.3 铝镍钴永磁体记忆原理 | 第18-19页 |
2.4 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电机数学模型 | 第19-28页 |
2.4.1 磁路与电路基本方程 | 第19-23页 |
2.4.2 逆变器限制方程 | 第23-24页 |
2.4.3 绕组匝数计算方程 | 第24-25页 |
2.4.4 电机弱磁性能方程 | 第25页 |
2.4.5 输出功率和转矩方程 | 第25-28页 |
2.5 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电机调磁特性 | 第28-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电机的基本电磁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 第30-52页 |
3.1 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电机电磁设计分析 | 第30-33页 |
3.1.1 电机指标 | 第30页 |
3.1.2 电机设计的基本要求 | 第30-31页 |
3.1.3 电机定转子极槽配合确定 | 第31-33页 |
3.2 6 槽5极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电机初步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 第33-43页 |
3.2.1 6槽5极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电机绕组设计 | 第33-35页 |
3.2.2 6槽5极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电机有限元分析 | 第35-43页 |
3.3 12槽10极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电机初步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 第43-51页 |
3.3.1 12槽10极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电机绕组设计 | 第43-45页 |
3.3.2 12槽10极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电机有限元分析 | 第45-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电机转子结构优化设计 | 第52-74页 |
4.1 转子齿开V型槽结构对电机转矩性能的影响 | 第52-58页 |
4.1.1 6槽5极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开V型槽结构设计 | 第53-56页 |
4.1.2 12槽10极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开V型槽结构设计 | 第56-58页 |
4.2 转子阶梯齿结构对电机转矩性能的影响 | 第58-66页 |
4.2.1 6槽5极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电机转子阶梯齿结构设计 | 第59-62页 |
4.2.2 12槽10极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电机转子阶梯齿结构设计 | 第62-66页 |
4.3 转子偏心齿结构对电机转矩性能的影响 | 第66-70页 |
4.3.1 6槽5极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电机转子偏心齿结构设计 | 第67-68页 |
4.3.2 12槽10极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电机转子偏心齿结构设计 | 第68-70页 |
4.4 三种优化方案对电机性能影响的比较分析 | 第70-73页 |
4.4.1 电磁转矩比较 | 第71-72页 |
4.4.2 齿槽转矩比较 | 第72页 |
4.4.3 空载反电动势比较 | 第72-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电机定子结构优化设计 | 第74-92页 |
5.1 分层定子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电机基本结构分析 | 第74-76页 |
5.2 EPM分层定子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电机有限元分析 | 第76-81页 |
5.3 IPM分层定子混合励磁开关磁通永磁记忆电机有限元分析 | 第81-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5.5 仿真结果准确性说明 | 第87-9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92-93页 |
6.2 课题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