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滑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滑坡治理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 第18-28页 |
2.1 自然地理 | 第18-21页 |
2.2 地形地貌 | 第21-22页 |
2.3 地质构造 | 第22页 |
2.4 地层岩性 | 第22-24页 |
2.5 水文地质 | 第24-25页 |
2.6 不良地质现象及人类工程活动 | 第25-26页 |
2.7 地震 | 第26-28页 |
第3章 滑坡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第28-41页 |
3.1 滑坡基本特征 | 第28-38页 |
3.1.1 滑坡区地貌形态及边界特征 | 第28-30页 |
3.1.2 滑坡体变形特征 | 第30-34页 |
3.1.3 滑坡组成物质及物理力学特征 | 第34-38页 |
3.2 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 第38-39页 |
3.2.1 滑坡变形机制 | 第38页 |
3.2.2 滑坡近期发育阶段 | 第38-39页 |
3.2.3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 第39页 |
3.3 滑坡破坏模式分析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滑坡稳定性计算 | 第41-48页 |
4.1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 第41-43页 |
4.2 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反演 | 第43-46页 |
4.2.1 反演计算公式 | 第43-44页 |
4.2.2 计算工况的选取 | 第44页 |
4.2.3 反演参数取值 | 第44-45页 |
4.2.4 计算参数最终取值 | 第45-46页 |
4.3 滑坡稳定性定量计算 | 第46-47页 |
4.3.1 计算参数综合取值 | 第46页 |
4.3.2 滑坡整体稳定性计算 | 第46-47页 |
4.3.3 滑坡次级剪出口稳定性计算 | 第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基于FLAC-3D数值分析的滑坡变形机理研究 | 第48-64页 |
5.1 FLAC-3D基本原理 | 第48-51页 |
5.1.1 FLAC-3D本构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48-50页 |
5.1.2 建立计算模型 | 第50-51页 |
5.2 3-3’截面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1-55页 |
5.2.1 天然状态 | 第51-54页 |
5.2.2 暴雨状态 | 第54-55页 |
5.3 4-4’截面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5-59页 |
5.3.1 天然状态 | 第55-58页 |
5.3.2 暴雨状态 | 第58-59页 |
5.4 5-5’截面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9-62页 |
5.4.1 天然状态 | 第59-61页 |
5.4.2 暴雨状态 | 第61-62页 |
5.5 滑坡变形破坏机理 | 第62-6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滑坡发展趋势分析及防治措施 | 第64-77页 |
6.1 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 第64-65页 |
6.2 滑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 第65-66页 |
6.3 滑坡变形发展趋势及防治措施 | 第66-67页 |
6.3.1 滑坡变形发展趋势 | 第66页 |
6.3.2 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 | 第66页 |
6.3.3 防治方案建议 | 第66-67页 |
6.4 滑坡治理效果研究 | 第67-75页 |
6.4.1 3-3’截面治理分析 | 第68-70页 |
6.4.2 4-4’截面治理分析 | 第70-73页 |
6.4.3 5-5’截面治理分析 | 第73-7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