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逻辑与创新路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2页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第7-8页
    二、 文献综述第8-10页
    三、 本文的创新点第10-11页
    四、 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第12-20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第12-13页
    第二节 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逻辑关系第13-15页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基本前提第14页
        二、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灵魂第14页
        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最终目的第14-15页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第15-17页
        一、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第16页
        二、 改革开放到十二大第16页
        三、 十二大到十四大第16页
        四、 十四大直至十六大第16-17页
        五、 十六大至今第17页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第17-20页
        一、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第17-18页
        二、 大众化是推进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第18页
        三、 大众化是我党发扬优良传统的需要第18-20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第20-25页
    第一节 早期艾思奇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上的经验第20-21页
    第二节 毛泽东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上的经验第21-22页
    第三节 邓小平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上的经验第22-23页
    第四节 江泽民、胡锦涛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上的经验第23-25页
第三章 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代面临的挑战第25-32页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新挑战第25-27页
        一、 全球化使两种社会制度对比逐渐复杂,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提出挑战第25-26页
        二、 全球化加剧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挑战第26-27页
    第二节 值观冲突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挑战第27-29页
        一、 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第27-28页
        二、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资本主义价值观冲突第28-29页
    第三节 新时期我党建设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挑战第29-32页
        一、 党在思想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大众化提出了挑战第29-30页
        二、 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当代中国大众化提出挑战第30-32页
第四章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途径第32-41页
    第一节 关注民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途径第32-33页
        一、 关注、改善民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动力第32-33页
        二、 关注、改善民生是增强大众化程度的重要手段第33页
    第二节 注重实效性,提高针对性,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33-35页
        一、 语言通俗化是大众化的前提条件第33-34页
        二、 创新传播途径,促进大众化的推广第34-35页
    第三节 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建立高素质的理论传播队伍第35-37页
        一、 建立专业宣传队伍,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途径第35-36页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的基本素质要求第36-37页
    第四节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顺利进行第37-41页
        一、 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领导体制第38页
        二、 建立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外部保障机制第38-39页
        三、 建立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考评机制第39页
        四、 建立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监督机制第39-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4-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级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探讨--以江东区为例
下一篇:建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长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