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数据通信论文--图像通信、多媒体通信论文--图像编码论文

基于视频时空特征稀疏编码表示的人体行为识别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表格索引第9-10页
插图索引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对视频特征的研究第12-14页
        1.2.2 视频表示的研究第14-15页
        1.2.3 分类方式的研究第15页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及工作第16-17页
    1.5 论文结构第17-19页
第二章 视频时空兴趣点的检测和时空特征的提取第19-37页
    2.1 二维兴趣点的检测算法第19-23页
        2.1.1 角点检测算法第20-22页
        2.1.2 斑点检测算法第22-23页
    2.2 二维兴趣点的描述算法第23-27页
        2.2.1 SIFT 描述算法第24-27页
    2.3 时空兴趣点的检测算法第27-30页
        2.3.1 Harris3D 检测算法第28-29页
        2.3.2 Hessian 检测算法第29-30页
        2.3.3 密集采样的方法第30页
    2.4 时空兴趣点的描述算法第30-34页
        2.4.1 HOG/HOF 描述算法第31-32页
        2.4.2 HOG3D 描述算法第32-34页
    2.5 时空兴趣点的描述算法的比较第34-35页
    2.6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稀疏编码第37-53页
    3.1 稀疏编码的原理第38-39页
    3.2 词典学习算法第39-43页
        3.2.1 K-Means 聚类算法第39-41页
        3.2.2 K-SVD 算法第41-43页
    3.3 追踪编码算法第43-48页
        3.3.1 匹配追踪(MP)算法第43-45页
        3.3.2 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第45-47页
        3.3.3 基追踪(BP)方法第47-48页
    3.4 稀疏编码的改进和变体第48-51页
        3.4.1 局部性约束的线性编码(locality-constrained linear coding)第48页
        3.4.2 具有可辨别性的标签一致的稀疏编码(discriminative label consistent sparse coding)第48-50页
        3.4.3 非负的稀疏编码(non-negative sparse codes)第50-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基于视频聚类子片段稀疏表示的人体行为识别第53-63页
    4.1 传统的基于局部时空特征的视频表示第53-54页
    4.2 基于视频聚类子片段的视频的稀疏表示第54-62页
        4.2.1 基本思想和视频表示流程第54-56页
        4.2.2 特征提取和稀疏编码第56页
        4.2.3 基于聚类的子片段检测第56-59页
        4.2.4 基于最大汇总的时空金字塔匹配的变体第59-62页
    4.3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实验第63-73页
    5.1 实验设置第63-66页
        5.1.1 实验数据集第63-64页
        5.1.2 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分割第64-65页
        5.1.3 实验工具、算法和固定参数的选择第65-66页
        5.1.4 实验结果的表示第66页
    5.2 实验过程和结果第66-71页
        5.2.1 不同的稀疏编码参数选择的比较第66-68页
        5.2.2 视频子片段个数直方图第68页
        5.2.3 得到的最好结果与和其他相关工作的比较第68-71页
    5.3 本章小结第71-73页
全文总结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3页
致谢第83-8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5-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线传感防火物联网系统研制
下一篇:基于粒子滤波的信号源测向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