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超低频振荡现象及机理研究 | 第12-13页 |
1.2.2 低频振荡分析方法研究 | 第13-15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分析基本理论 | 第17-22页 |
2.1 小扰动分析数学模型 | 第17-19页 |
2.1.1 状态方程线性化 | 第17-18页 |
2.1.2 电力系统的自由响应 | 第18-19页 |
2.2 特征值分析 | 第19-21页 |
2.2.1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 第19-20页 |
2.2.2 参与因子 | 第20页 |
2.2.3 特征值灵敏度 | 第20-21页 |
2.2.4 可控性与可观性 | 第21页 |
2.3 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分析步骤 | 第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超低频振荡机理研究及特性分析 | 第22-42页 |
3.1 含PID型调速器的双机系统小扰动分析模型 | 第22-31页 |
3.1.1 发电机及励磁系统模型 | 第22-23页 |
3.1.2 负荷模型 | 第23-24页 |
3.1.3 水轮机及PID型调速器模型 | 第24-26页 |
3.1.4 双机系统线性化状态空间模型 | 第26-31页 |
3.2 超低频振荡小信号分析 | 第31-37页 |
3.2.1 水轮机及PID型调速器的阻尼特性 | 第32-33页 |
3.2.2 超低频振荡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 第33-35页 |
3.2.3 参与因子与可控性 | 第35-36页 |
3.2.4 特征根灵敏度分析 | 第36-37页 |
3.3 10机39节点系统算例 | 第37-41页 |
3.3.1 仿真系统简介与超低频振荡现象 | 第37-39页 |
3.3.2 不同参数对超低频振荡的影响 | 第39-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基于改进STD法的低频振荡及超低频振荡分析 | 第42-60页 |
4.1 改进STD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42-47页 |
4.1.1 STD算法基本原理 | 第42-44页 |
4.1.2 STD算法的改进 | 第44-46页 |
4.1.3 改进STD算法的实施步骤 | 第46-47页 |
4.2 基于改进STD算法的区域间低频振荡分析 | 第47-56页 |
4.2.1 IEEE标准系统仿真算例 | 第47-55页 |
4.2.2 PMU实测数据算例 | 第55-56页 |
4.3 基于改进STD算法的超低频振荡分析 | 第56-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