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1-15页 |
1.2.1 色彩一致性处理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4-15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论文总体结构 | 第17-19页 |
2 基于最小二乘影像高精度匹配 | 第19-35页 |
2.1 影像镶嵌技术及基本流程 | 第19-20页 |
2.2 最小二乘影像匹配 | 第20-25页 |
2.2.1 最小二乘匹配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2.2.2 单点最小二乘匹配原理 | 第22-25页 |
2.3 共线条件约束的多片最小二乘匹配算法 | 第25-28页 |
2.3.1 MPGC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2.3.2 建立MPGC算法的误差方程 | 第26-28页 |
2.4 物方匹配方法 | 第28-34页 |
2.4.1 铅垂线轨迹法 | 第29-30页 |
2.4.2 基于高程平面约束的物方匹配方法 | 第30-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渐晕现象理论分析与模型化的消除方法 | 第35-45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影像渐晕分类 | 第35-36页 |
3.3 传统渐晕校正算法 | 第36-39页 |
3.3.1 查表法 | 第36-37页 |
3.3.2 逐行扫描法 | 第37-38页 |
3.3.3 函数逼近法 | 第38-39页 |
3.4 基于高斯曲面拟合的影像渐晕复原方法 | 第39-44页 |
3.4.1 渐晕函数 | 第39-40页 |
3.4.2 建立目标函数 | 第40页 |
3.4.3 最速下降法参数求解 | 第40-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辐射改正和渐晕校正相结合的算法实现 | 第45-69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影像的形成 | 第45-50页 |
4.2.1 灰度值传递函数 | 第47页 |
4.2.2 基于径向多项式逼近渐晕函数模型 | 第47-48页 |
4.2.3 相机响应函数模型 | 第48-50页 |
4.3 通过重叠影像估算渐晕和曝光 | 第50-55页 |
4.3.1 建立误差函数 | 第51-52页 |
4.3.2 非线性最小二乘求解 | 第52-53页 |
4.3.3 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求解 | 第53-55页 |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5-68页 |
4.4.1 实验数据说明 | 第55-59页 |
4.4.2 主观视觉评价 | 第59-65页 |
4.4.3 客观数据评价 | 第65-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结论 | 第69页 |
5.2 展望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