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架构可演进性度量及可视化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基于场景的评估方法 | 第11-12页 |
1.2.2 基于度量的评估方法 | 第12-13页 |
1.2.3 其他评估方法 | 第13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软件架构度量评估 | 第15-29页 |
2.1 ISO/IEC 25010质量模型 | 第15页 |
2.2 软件架构度量指标的选取 | 第15-16页 |
2.3 软件架构设计指标度量 | 第16-22页 |
2.3.1 圈复杂度 | 第16-17页 |
2.3.2 内聚度 | 第17-19页 |
2.3.3 耦合度 | 第19-20页 |
2.3.4 调用层次 | 第20-21页 |
2.3.5 系统规模 | 第21-22页 |
2.4 软件架构质量指标度量 | 第22-28页 |
2.4.1 可修改性 | 第22-23页 |
2.4.2 可扩展性 | 第23-24页 |
2.4.3 易测试性 | 第24-26页 |
2.4.4 可替换性 | 第26-27页 |
2.4.5 易理解性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软件架构可演进性度量评估 | 第29-39页 |
3.1 软件架构的可演进性 | 第29页 |
3.2 软件架构可演进性度量概况 | 第29-31页 |
3.3 软件架构可演进性度量流程 | 第31-36页 |
3.3.1 架构可演进性度量指标选取 | 第31-32页 |
3.3.2 架构可演进性度量指标的权重分配 | 第32-34页 |
3.3.3 架构可演进性度量 | 第34-36页 |
3.4 软件架构可演进性评估 | 第36-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39-51页 |
4.1 系统软硬件环境 | 第39页 |
4.2 系统架构设计 | 第39-41页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41-42页 |
4.4 架构度量模块 | 第42-45页 |
4.5 架构可演进性度量模块 | 第45-47页 |
4.6 系统可视化模块 | 第47-5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实验与分析 | 第51-61页 |
5.1 软件架构度量实验及分析 | 第51-55页 |
5.1.1 架构设计指标度量实验及分析 | 第52-53页 |
5.1.2 架构质量指标度量实验及分析 | 第53-55页 |
5.2 软件架构可演进性度量实验与分析 | 第55-60页 |
5.2.1 架构可演进性度量综合值实验与分析 | 第55-57页 |
5.2.2 架构可演进性度量有效性实验与分析 | 第57-6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1-62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