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3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2.1.1 物业管理 | 第14-15页 |
2.1.2 业主 | 第15页 |
2.1.3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 | 第15-16页 |
2.1.4 物业服务企业 | 第16页 |
2.1.5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 第16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2.1 协同理论 | 第16-17页 |
2.2.2 公共治理理论 | 第17-18页 |
2.2.3 政府职能理论 | 第18-19页 |
3. 禅城区政府对物业管理行业的监管分析 | 第19-27页 |
3.1 禅城区物业管理概况 | 第19-22页 |
3.1.1 物业服务企业基本情况 | 第19-21页 |
3.1.2 物业在管项目及成立业主委员会基本情况 | 第21页 |
3.1.3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3.1.4 主管部门受理物业方面投诉情况 | 第22页 |
3.2 政府对物业管理行业的监管概况 | 第22-24页 |
3.2.1 物业管理机构的设立 | 第22-23页 |
3.2.2 物业管理相关政策的出台 | 第23-24页 |
3.3 政府监管的成效 | 第24-27页 |
3.3.1 完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监管制度 | 第24页 |
3.3.2 建立诚信管理制度 | 第24-25页 |
3.3.3 建设物业管理纠纷人民调解组织试点单位 | 第25页 |
3.3.4 开展专题宣传,做好物业矛盾纠纷专项治理工作 | 第25页 |
3.3.5 推动业主委员会健康发展 | 第25-26页 |
3.3.6 加大激励机制,开展创建活动 | 第26-27页 |
4. 物业管理中政府监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7-35页 |
4.1 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4.1.1 管理复杂,监管难度大 | 第27-28页 |
4.1.2 法规滞后,监管依据弱 | 第28页 |
4.1.3 矛盾尖锐,投诉数量大 | 第28页 |
4.1.4 人力缺乏,资源配备少 | 第28-29页 |
4.1.5 法律空白,业委会运作乱 | 第29页 |
4.1.6 程序复杂,维修资金使用难 | 第29-30页 |
4.2 政府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5页 |
4.2.1 业主的意识跟不上城市化进程的速度 | 第30-31页 |
4.2.2 法规的制定跟不上社会进步的步伐 | 第31-32页 |
4.2.3 政府的职能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 | 第32-35页 |
5. 对策建议 | 第35-42页 |
5.1 变革管理体制,加强有效监管 | 第35-36页 |
5.1.1 加强基层治理机制,进行管理体制变革 | 第35页 |
5.1.2 弱化资质管理,增强企业诚信理念管理 | 第35-36页 |
5.2 转变执政理念,加快立法脚步 | 第36页 |
5.2.1 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 第36页 |
5.2.2 加快物业管理法律制定的脚步 | 第36页 |
5.3 化解业主纠纷,增强业主意识 | 第36-38页 |
5.3.1 建立三级调处纠纷机制,化解群众投诉 | 第36-37页 |
5.3.2 加强物业管理各方宣传,增强群众的业主意识 | 第37-38页 |
5.4 加强政府投入,扶持协会发展 | 第38页 |
5.4.1 加强基层人员和经费的配置 | 第38页 |
5.4.2 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扶持 | 第38页 |
5.5 完善程序指引,发挥社工力量 | 第38页 |
5.5.1 完善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成立与环节的程序指引 | 第38页 |
5.5.2 充分发挥社工委的社会力量 | 第38页 |
5.6 优化使用规则,促进业主投票 | 第38-39页 |
5.7 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监管物业行业 | 第39-42页 |
5.7.1 构建物业管理公共事务综合服务平台 | 第39页 |
5.7.2 服务平台各个模块的功能和作用 | 第39-41页 |
5.7.3 通过使用服务平台能达到的效果 | 第41-4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2-43页 |
6.1 结论 | 第42页 |
6.2 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