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3-20页 |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相关研究动态 | 第14-17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四、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第一章 两起坟地诉讼引发的反思 | 第20-28页 |
第一节 两起坟地诉讼引发的困惑 | 第20-24页 |
一、云南的“迁坟”判决 | 第20-21页 |
二、贵州的“保坟”判决 | 第21-23页 |
三、由不同判决引发的困惑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两起坟地诉讼案件分析 | 第24-28页 |
一、殡葬习俗中的“权利”——以苗族为例 | 第24-25页 |
二、国家法中的土地使用权 | 第25-26页 |
三、少数民族殡葬习俗与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冲突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少数民族“坟地诉讼”背后的文化权利 | 第28-36页 |
第一节 少数民族殡葬习俗 | 第28-29页 |
一、苗族生死观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殡葬习俗 | 第28-29页 |
二、哈尼族的“灵魂观”及由此产生的行为规范 | 第29页 |
第二节 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内涵 | 第29-36页 |
一、作为人权的少数民族文化权利 | 第30-31页 |
二、作为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核心的少数民族基本文化权利 | 第31-32页 |
三、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 第32-36页 |
第三章 少数民族习惯法与文化权利 | 第36-46页 |
第一节 少数民族习惯法概述 | 第36-38页 |
一、少数民族习惯法概念和特点 | 第36-37页 |
二、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作用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少数民族习惯法与文化权利保护的双向互动 | 第38-39页 |
一、少数民族习惯法是文化权利的题中之义 | 第38-39页 |
二、少数民族习惯法是保护文化权利的有力工具 | 第39页 |
第三节 我国少数民习惯法对文化权利保护的困境 | 第39-46页 |
一、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效力问题 | 第40-41页 |
二、少数民族习惯法中落后因素的制约 | 第41-42页 |
三、国家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渗透导致社会价值观分裂 | 第42-43页 |
四、少数民族习惯法在司法中的缺失 | 第43-46页 |
第四章 域外经验的借鉴 | 第46-54页 |
第一节 域外相关法律规定和制度借鉴 | 第46-49页 |
一、国际法律文件相关规定 | 第46-47页 |
二、域外部分国家及地区的相关规定 | 第47-49页 |
第二节 域外司法实践借鉴 | 第49-54页 |
一、台湾地区一起私自开挖坟地案件的审理 | 第49-50页 |
二、案件具体操作方式的分析和借鉴 | 第50-54页 |
第五章 我国利用少数民族习惯法保障文化权利的方式探索 | 第54-62页 |
第一节 建立多种纠纷解决机制的探索 | 第54-56页 |
一、我国建立多种纠纷解决机制的必要性 | 第54-55页 |
二、我国建立多种纠纷解决机制的可行性 | 第55页 |
三、我国建立多种纠纷解决机制的可能性路径 | 第55-56页 |
第二节 少数民族习惯法在司法上的运用探索 | 第56-62页 |
一、习惯法的识别和查明 | 第57-58页 |
二、习惯法的正当性检验 | 第58-60页 |
三、习惯法在判决中的运用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