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畜论文--牛论文

加系肉牛杂交生产系统及基因组范围MAS育种方案的优化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词表第10-13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33页
    1.1 传统遗传评估方法概述第13-19页
        1.1.1 选择指数法第15-16页
        1.1.2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第16-18页
        1.1.3 标记辅助选择第18-19页
    1.2 全基因组选择概述第19-28页
        1.2.1 全基因组选择的原理第19-20页
        1.2.2 全基因组选择的方法第20-25页
        1.2.3 全基因组选择的研究进展第25-27页
        1.2.4 全基因组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优势第27-28页
    1.3 社会性遗传效应概述第28-32页
        1.3.1 社会性遗传效应的研究进展第29-32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2-33页
第2章 利用特定的父系、母系优化肉牛生产系统第33-47页
    2.1 引言第33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33-42页
        2.2.1 杂交生产系统第33-35页
        2.2.2 生物模型的描述第35-42页
    2.3 结果第42-44页
    2.4 讨论第44-46页
    2.5 小结第46-47页
第3章 在控制近交(情况)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社会性遗传效应的选择进展第47-60页
    3.1 引言第47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7-52页
        3.2.1 数据模拟第47-49页
        3.2.2 统计模型第49-51页
        3.2.3 选择准确率和选择反应第51页
        3.2.4 控制近交率第51-52页
        3.2.5 选择方案的比较第52页
    3.3 结果第52-56页
        3.3.1 不同方案近交水平和选择反应的比较第52-55页
        3.3.2 EBV和平均关系间的权重率对优化方案的影响第55页
        3.3.3 社会性遗传效应大小对优化方案的影响第55页
        3.3.4 群体大小对优化方案的影响第55-56页
    3.4 讨论第56-57页
    3.5 小结第57-60页
第4章 基于低密度SNP芯片的肉牛生长性状MAS遗传评估方法的构建第60-71页
    4.1 引言第60-61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61-64页
        4.2.1 基因型和表型数据第61页
        4.2.2 SNP标记的过滤第61-62页
        4.2.3 SNP与性状的关联检验第62页
        4.2.4 标记分值(marker score)的计算第62页
        4.2.5 标记辅助评估模型构建第62-63页
        4.2.6 选择效力评估第63-64页
    4.3 结果第64-67页
        4.3.1 关联分析结果第64-65页
        4.3.2 标记分值和表型值的遗传参数第65页
        4.3.3 MABLUP与CBLUP的预测准确性评估第65-67页
    4.4 讨论第67-70页
        4.4.1 模型的可行性第67-68页
        4.4.2 SNP标记效应的验证第68-69页
        4.4.3 表型数据对预测准确性的影响第69-70页
        4.4.4 TMAE的适用范围第70页
    4.5 小结第70-71页
第5章 一种肉牛剩余采食量和胴体品质的全基因组遗传改良模型的构建第71-81页
    5.1 引言第71-72页
    5.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72-75页
        5.2.1 表型和基因型数据第72-73页
        5.2.2 SNP标记过滤第73页
        5.2.3 关联分析(The association test)第73-74页
        5.2.4 标记值的计算第74页
        5.2.5 双性状辅助评价模型的构建第74-75页
        5.2.6 评价MABLUP的选择效率第75页
    5.3 结果第75-78页
        5.3.1 关联分析结果第75-76页
        5.3.2 标记值和表型的遗传参数第76-77页
        5.3.3 MABLUP和CBLUP的精度第77-78页
    5.4 讨论第78-80页
        5.4.1 模型的影响因素第78-79页
        5.4.2 MABLUP模型的实施第79页
        5.4.3 肉牛群体基因组选择效率第79-80页
    5.5 小结第80-81页
第6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81-82页
    6.1 结论第81页
    6.2 本文创新之处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90页
致谢第90-9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禽宿主防御肽基因进化及其受丁酸和1,25(OH)2D3诱导表达研究
下一篇:绵羊痒螨(兔亚种)不同发育时期转录组及功能基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