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导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关于涉农企业研发效率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关于非涉农企业研发效率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3 其他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1.2.4 文献述评 | 第16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16-19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4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9页 |
1.4.1 研究创新 | 第19页 |
1.4.2 研究不足 | 第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20页 |
2.1.1 农业类上市公司 | 第20页 |
2.1.2 研发效率 | 第20页 |
2.1.3 融资约束 | 第20页 |
2.2 相关理论及启示 | 第20-26页 |
2.2.1 技术创新理论 | 第20-23页 |
2.2.2 技术效率理论 | 第23-24页 |
2.2.3 优序融资理论 | 第24-25页 |
2.2.4 理论的启示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融资约束下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研发特征及实证设计 | 第27-34页 |
3.1 融资约束下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研发特征 | 第27-29页 |
3.1.1 研发投入时融资约束:基于信息不对称突出、资产专用性强的特征 | 第27-28页 |
3.1.2 研发过程融资约束:基于研发周期长、自然风险大的特征 | 第28页 |
3.1.3 研发产出时融资约束:基于无形资产难衡量、盈利水平低的特征 | 第28-29页 |
3.2 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研发效率评价的实证设计 | 第29-32页 |
3.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29页 |
3.2.2 变量选择 | 第29-31页 |
3.2.3 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 第31-32页 |
3.3 融资约束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研发效率影响的实证设计 | 第32-33页 |
3.3.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32-33页 |
3.3.2 回归模型与变量定义 | 第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静态评价 | 第34-44页 |
4.1 研发效率静态评价方法:基于三阶段DEA模型 | 第34-35页 |
4.2 基于原始投入产出数据的BBC模型估计 | 第35-37页 |
4.2.1 投入调整前的研发效率分析 | 第35-36页 |
4.2.2 投入调整前的规模报酬统计 | 第36-37页 |
4.3 影响研发效率的环境变量及投入变量调整 | 第37-40页 |
4.3.1 SFA回归估计 | 第37-38页 |
4.3.2 环境变量分析 | 第38-40页 |
4.4 对投入变量进行调整后的BBC模型分析 | 第40-43页 |
4.4.1 研发效率的总体特征 | 第40-41页 |
4.4.2 投入调整后的规模报酬统计 | 第41-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融资约束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影响 | 第44-52页 |
5.1 研发效率动态评价方法:基于Malmquist指数模型 | 第44页 |
5.2 对投入变量进行调整后的Malmquist指数分析 | 第44-49页 |
5.2.1 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 | 第44-47页 |
5.2.2 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方式 | 第47-48页 |
5.2.3 基于静态评价结果分析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 第48-49页 |
5.3 融资约束对研发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49-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6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2-5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3-55页 |
6.2.1 企业层面 | 第53-54页 |
6.2.2 政府层面 | 第54-55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