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8页 |
1.1 人眼 | 第16-20页 |
1.1.1 人眼生理结构 | 第16-17页 |
1.1.2 视网膜多层结构 | 第17-19页 |
1.1.3 视网膜光学特性 | 第19-20页 |
1.2 人眼自适应光学原理 | 第20-24页 |
1.2.1 人眼像差 | 第20-22页 |
1.2.2 人眼自适应光学系统 | 第22-24页 |
1.3 自适应活体人眼成像技术 | 第24-27页 |
1.3.1 自适应眼底相机 | 第25-26页 |
1.3.2 自适应光学相干层析 | 第26页 |
1.3.3 自适应共焦检眼镜 | 第26-27页 |
1.4 瞳面超分辨技术概述 | 第27-35页 |
1.4.1 瑞利判据 | 第30-31页 |
1.4.2 变迹术与光瞳滤波器 | 第31-32页 |
1.4.3 光瞳滤波器在共焦检眼镜中的应用 | 第32-35页 |
1.5 论文分章节内容简介 | 第35-38页 |
第2章 反射式共焦扫描系统理论研究 | 第38-58页 |
2.1 单透镜成像 | 第38-44页 |
2.1.1 点扩散函数 | 第38-42页 |
2.1.2 三维相干传递函数 | 第42-44页 |
2.2 点探测器共焦成像理论 | 第44-51页 |
2.2.1 点扩散函数 | 第44-48页 |
2.2.2 相干传递函数 | 第48-51页 |
2.3 有限大小探测器的共焦成像理论 | 第51-56页 |
2.3.1 部分相干成像公式 | 第51-53页 |
2.3.2 针孔的影响 | 第53-5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3章 瞳面调制超分辨理论研究 | 第58-91页 |
3.1 光瞳滤波器 | 第58-66页 |
3.1.1 超分辨性能参数 | 第58-62页 |
3.1.2 二区光瞳滤波器 | 第62-66页 |
3.2 相干传递函数的改变 | 第66-82页 |
3.2.1 一个二区相位滤波器 | 第67-72页 |
3.2.2 两个相同的二区相位滤波器 | 第72-76页 |
3.2.3 两个不同的二区相位滤波器 | 第76-79页 |
3.2.4 直角边图像 | 第79-80页 |
3.2.5 高斯光束的影响 | 第80-82页 |
3.3 点扩散函数的改变 | 第82-89页 |
3.3.1 滤波器在入射光瞳 | 第83-84页 |
3.3.2 滤波器在出射光瞳 | 第84-85页 |
3.3.3 滤波器同时在入射和出射光瞳 | 第85-8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4章 双光源共焦检眼镜系统设计 | 第91-110页 |
4.1 双光源自适应共焦检眼镜 | 第91-94页 |
4.2 人眼安全 | 第94-98页 |
4.3 液晶相位调制器 | 第98-104页 |
4.3.1 液晶的各向异性 | 第98-100页 |
4.3.2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原理 | 第100-101页 |
4.3.3 误差分析 | 第101-104页 |
4.4 实验系统介绍 | 第104-10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5章 超分辨共焦检眼镜实验研究 | 第110-129页 |
5.1 模拟人眼成像 | 第110-113页 |
5.1.1 加入离焦片的模拟人眼成像 | 第110-111页 |
5.1.2 加入像散片的模拟人眼成像 | 第111-113页 |
5.2 针孔大小对图像的影响 | 第113-115页 |
5.3 模拟人眼相位调制实验 | 第115-122页 |
5.3.1 照明端相位改变 | 第115-118页 |
5.3.2 成像端相位改变 | 第118-122页 |
5.4 活体人眼视网膜实验 | 第122-126页 |
5.4.1 人眼像差校正实验 | 第123-124页 |
5.4.2 人眼相位调制成像实验 | 第124-12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6-129页 |
第6章 暗场技术在共焦检眼镜中的应用研究 | 第129-139页 |
6.1 暗场技术的原理 | 第129-133页 |
6.2 暗场技术的理论分析 | 第133-134页 |
6.3 暗场与微分相位对比(differentialphasecontrast)图像 | 第134-136页 |
6.4 基于双光源共焦检眼镜的暗场成像 | 第136-13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第7章 总结与后续工作展望 | 第139-143页 |
7.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 第139-140页 |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40页 |
7.3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40-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0页 |
致谢 | 第150-15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