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1.1.1 论文选题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理论支撑 | 第12-15页 |
1.3.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第12-14页 |
1.3.2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 | 第14-15页 |
1.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概念获得生物教学的概述 | 第16-20页 |
2.1 概念与概念获得的内涵 | 第16-17页 |
2.1.1 概念 | 第16页 |
2.1.2 概念获得的含义 | 第16-17页 |
2.2 概念获得的条件与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2.2.1 概念获得的条件 | 第17页 |
2.2.2 概念获得的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2.3 概念获得的生物教学过程 | 第18-20页 |
3. 概念获得的生物教学策略 | 第20-50页 |
3.1 教学策略及其分类 | 第20页 |
3.2 了解学生认知结构 | 第20-35页 |
3.2.1 认知结构 | 第20-21页 |
3.2.2 探测认知结构的方法 | 第21页 |
3.2.3 探测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概念图 | 第21-35页 |
3.3 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 第35-41页 |
3.3.1 认知冲突 | 第35页 |
3.3.2 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 | 第35-36页 |
3.3.3 促进认知发展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实验 | 第36-41页 |
3.4 重建学生认知平衡 | 第41-50页 |
3.4.1 解决认知冲突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 第41-42页 |
3.4.2 重建认知平衡的教学策略——类比 | 第42-50页 |
4. 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 | 第50-57页 |
4.1 实验目的、对象及调查方法 | 第50页 |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0-57页 |
4.2.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4.2.2 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5. 结论与不足 | 第57-5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5.2 研究的不足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