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橡胶工业论文--橡胶制品论文--轮胎论文

低断面无内胎全钢子午线轮胎275/70R22.5的研发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前言第12-13页
第1章 综述第13-16页
    1.1 轮胎的发展趋势第13-14页
    1.2 公交车用低断面无内胎全钢子午线轮胎的发展第14-15页
    1.3 子午线轮胎设计理论和方法第15页
    1.4 本课题采用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第15-16页
第2章 技术设计第16-45页
    2.1 轮胎设计前的准备工作第16页
        2.1.1 车辆技术性能第16页
        2.1.2 使用条件第16页
    2.2 技术要求的确定第16-18页
        2.2.1 轮胎技术参数的确定第16-17页
        2.2.2 轮辋技术标准的确定第17页
        2.2.3 轮胎负荷能力的计算第17-18页
    2.3 轮胎外轮廓设计第18-24页
        2.3.1 模型外直径D的确定第18页
        2.3.2 胎圈间距C和模型断面宽B的确定第18-19页
        2.3.3 轮辋着合直径d0的确定第19页
        2.3.4 断面高H与断面水平轴H1和H2的确定第19-20页
        2.3.5 行驶面宽度b、高度h和弧半径的确定第20-21页
        2.3.6 从胎肩到胎圈外轮廓曲线的确定第21-22页
            2.3.6.1 上胎侧弧半径R1的确定第21-22页
            2.3.6.2 下胎侧弧半径R2的确定第22页
            2.3.6.3 胎圈曲线弧半径R4和R5的选取第22页
            2.3.6.4 下胎侧自由弧半径R3的确定第22页
            2.3.6.5 胎圈底座的设计第22页
        2.3.7 外轮廓图的绘制第22-24页
    2.4 花纹设计第24-29页
        2.4.1 轮胎胎面花纹的基本功能和要求第24页
        2.4.2 胎面花纹设计第24-29页
            2.4.2.1 花纹类型第24页
            2.4.2.2 花纹沟深度、宽度、角度设计第24-29页
    2.5 轮胎内轮廓设计第29-44页
        2.5.1 成品胎面胶和胎侧胶的设计第29页
        2.5.2 带束层的设计第29-35页
            2.5.2.1 带束层的结构形式、层数设计第29-30页
            2.5.2.2 带束层钢帘线品种的选取和密度、厚度的确定第30-31页
            2.5.2.3 带束层的宽度设计第31页
            2.5.2.4 带束层包边胶设计第31-32页
            2.5.2.5 带束层帘线角度和方向设计第32-34页
            2.5.2.6 带束层垫胶的确定第34页
            2.5.2.7 带束层安全倍数的计算第34-35页
        2.5.3 胎体的设计第35-37页
            2.5.3.1 胎体帘线品种的选取和密度、厚度的确定第35-36页
            2.5.3.2 胎体帘布上胶片设计第36页
            2.5.3.3 胎体安全倍数的计算第36-37页
            2.5.3.4 内衬层的设计第37页
        2.5.4 胎圈的设计第37-40页
            2.5.4.1 胎圈结构的确定第37-38页
            2.5.4.2 钢丝圈断面形状及钢丝规格的确定第38-39页
            2.5.4.3 钢丝圈安全倍数的计算第39-40页
            2.5.4.4 三角胶的设计第40页
            2.5.4.5 胎圈补强层(钢丝包布)的设计第40页
            2.5.4.6 胎圈耐磨胶的设计第40页
        2.5.5 轮胎内轮廓断面形状的设计与计算第40-44页
            2.5.5.1 确定相关设计参数第41页
            2.5.5.2 求出内轮廓断面上某点至车轮旋转轴的半径第41-42页
            2.5.5.3 求出内轮廓断面上典型点的曲率半径第42页
            2.5.5.4 胎圈部位内轮廓曲线的设计第42页
            2.5.5.5 平衡轮廓内轮廓曲线的绘制第42-44页
    2.6 成品外胎断面材料分布图的绘制第44-45页
第3章 施工设计第45-61页
    3.1 成型工艺的确定第45-46页
    3.2 成型鼓类型的选择第46-47页
    3.3 成型鼓直径与宽度的计算、带束层贴合鼓周长的计算第47-48页
        3.3.1 成型鼓直径的确定第47页
        3.3.2 成型鼓宽度(平面宽)BS的计算第47页
        3.3.3 带束层贴合鼓周长的计算第47-48页
    3.4 成型鼓上半成品材料分布图绘制第48-50页
    3.5 施工表的编写第50-61页
        3.5.1 胎侧胶/耐磨胶施工标准的确定第50页
            3.5.1.1 胎侧胶/耐磨胶断面尺寸设计第50页
            3.5.1.2 胎侧胶/耐磨胶长度的确定第50页
        3.5.2 内衬层施工标准的确定第50-51页
            3.5.2.1 内衬层断面尺寸设计第50-51页
            3.5.2.2 内衬层长度的确定第51页
        3.5.3 钢丝包布施工标准的确定第51页
            3.5.3.1 钢丝包布材料的确定第51页
            3.5.3.2 钢丝包布宽度的确定第51页
            3.5.3.3 钢丝包布长度的确定第51页
        3.5.4 胎体施工标准的确定第51-52页
            3.5.4.1 胎体材料的确定第52页
            3.5.4.2 胎体宽度的确定第52页
            3.5.4.3 胎体长度的确定第52页
        3.5.5 垫胶施工标准的确定第52页
            3.5.5.1 垫胶断面尺寸设计第52页
            3.5.5.2 垫胶长度的确定第52页
        3.5.6 钢丝圈施工标准的确定第52-53页
        3.5.7 三角胶施工标准的确定第53页
            3.5.7.1 三角胶断面尺寸设计第53页
            3.5.7.2 三角胶长度的确定第53页
        3.5.8 带束层施工标准的确定第53-54页
            3.5.8.1 带束层材料的确定第53页
            3.5.8.2 带束层宽度的确定第53页
            3.5.8.3 带束层长度的确定第53-54页
        3.5.9 胎冠胶施工标准的确定第54-55页
            3.5.9.1 胎冠胶断面尺寸设计第54-55页
            3.5.9.2 胎冠胶长度的确定第55页
        3.5.10 总施工表和分解施工表的编写第55-61页
第4章 试制、试验第61-74页
    4.1 试制第61页
        4.1.1 工装器具的加工第61页
        4.1.2 试制第61页
    4.2 试验第61-73页
        4.2.1 断面分析第61-65页
        4.2.2 外缘尺寸试验第65-67页
        4.2.3 耐久性试验第67-72页
        4.2.4 强度试验第72-73页
    4.3 试生产第73-74页
结论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附录第77-83页
致谢第83-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丙烯酸酯橡胶与聚乳酸共混材料的阻尼特性及其形状记忆效应的研究
下一篇:轮胎模具上盖结构力学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