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典型案情介绍 | 第12-16页 |
(一)案情简介 | 第12-13页 |
(二)分歧意见 | 第13-15页 |
(三)争议焦点 | 第15-16页 |
二、一人公司犯罪主体认定问题 | 第16-24页 |
(一)一人公司的含义与特征 | 第16-17页 |
(二)一人公司犯罪主体观点争论及分析 | 第17-18页 |
(三)一人公司股东占有公司财产行为犯罪主体分析 | 第18-20页 |
1.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 | 第19-20页 |
2.刑法单位犯罪人格否认制度 | 第20页 |
(四)职务侵占罪犯罪主体认定 | 第20-24页 |
1.一人公司股东能否成为职务侵占罪主体的理论观点 | 第21-22页 |
2.理论观点评析 | 第22-24页 |
三、一人公司股东占有公司财产行为客观要件问题 | 第24-29页 |
(一)利用职务上便利的理解 | 第24-25页 |
(二)非法占为己有的界定 | 第25-26页 |
(三)一人公司股东占有公司财产行为客观合理性分析 | 第26-29页 |
1.理论合理性 | 第26-27页 |
2.现实合理性 | 第27-29页 |
四、一人公司股东占有公司财产行为主观要件问题 | 第29-36页 |
(一)“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 第29-31页 |
1.非法占有目的中“排除意思”的认定 | 第30页 |
2.非法占有目的中“利用意思”的认定 | 第30-31页 |
(二)职务侵占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 第31-32页 |
(三)一人公司股东占有公司财产行为主观合理性分析 | 第32-36页 |
1.股东“排除意思”的否定 | 第32-33页 |
2.股东主观故意分析 | 第33-34页 |
3.股东占有意思分析 | 第34-36页 |
五、黄某甲案的分析与结论 | 第36-42页 |
(一)黄某甲职务侵占案分析 | 第36-38页 |
(二)一人公司股东占有公司财产行为的可罚性与刑法谦抑性原则 | 第38-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