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学生评价的内涵 | 第12-14页 |
第一节 学生评价的含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学生评价的时代内涵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 第14-28页 |
第一节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评价的原则 | 第14-22页 |
一、促进学生发展的效用性原则 | 第14-16页 |
二、客观公正的科学性原则 | 第16-18页 |
三、评价的民主性原则 | 第18-19页 |
四、简便易行的可行性原则 | 第19-20页 |
五、重视评价信息的反馈原则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评价的方法 | 第22-28页 |
一、观察法 | 第22-23页 |
二、描述性评语法 | 第23-24页 |
三、情境测评法 | 第24-25页 |
四、考试法 | 第25-27页 |
五、综合因素评判法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评价内容指标体系 | 第28-36页 |
第一节 思想品德课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依据 | 第28-29页 |
一、社会的需要 | 第28-29页 |
二、中学生身心成长和发展需要 | 第29页 |
第二节 思想品德课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程序 | 第29-30页 |
一、提取评价指标和确定权数,初步形成评价指标体系 | 第29页 |
二、对初步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内涵审查 | 第29-30页 |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预试和修订 | 第30页 |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定案和成文 | 第30页 |
第三节 思想品德课学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0-36页 |
一、思想品德课程目标 | 第30-31页 |
二、思想品德课学生评价因素解析 | 第31-34页 |
三、思想品德课学生评价指标体系表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评价的作用 | 第36-38页 |
第一节 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 第36页 |
第二节 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 | 第36-37页 |
一、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状况 | 第36页 |
二、有助于教师了解课程教学得失并改进教学 | 第36-37页 |
第三节 有助于促进学校的教育管理 | 第37-38页 |
一、对学生的管理 | 第37页 |
二、对教育目标和教育质量的管理 | 第37页 |
三、对教育过程的管理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