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侗族服饰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民族学的理论方法在本论文研究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美学的理论方法在本论文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第二章 黎平侗族服饰的历史与分布 | 第20-24页 |
·黎平侗族的概况与分布 | 第20-22页 |
·黎平侗族服饰的历史渊源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黎平侗族服饰分析 | 第24-54页 |
·男子服饰 | 第24-26页 |
·男子日常服 | 第24-25页 |
·男子盛装 | 第25-26页 |
·女子服饰 | 第26-40页 |
·女子日常服 | 第26-27页 |
·女子盛装 | 第27-40页 |
·儿童服饰 | 第40-45页 |
·童帽 | 第40-43页 |
·口水围 | 第43-44页 |
·背儿带 | 第44-45页 |
·饰品 | 第45-54页 |
·头饰 | 第46-49页 |
·胸颈饰 | 第49-51页 |
·手饰 | 第51-52页 |
·衣饰 | 第52页 |
·背饰 | 第52-53页 |
·腰坠饰 | 第53-54页 |
第四章 黎平侗族服饰纹样与装饰工艺 | 第54-64页 |
·黎平侗族服饰纹样分析 | 第54-60页 |
·太阳纹 | 第55页 |
·龙蛇纹 | 第55-56页 |
·凤鸟纹 | 第56-57页 |
·鱼纹 | 第57页 |
·蜘蛛纹 | 第57-58页 |
·马纹 | 第58页 |
·榕树花纹样 | 第58-59页 |
·花草纹 | 第59-60页 |
·文字纹样 | 第60页 |
·黎平侗族服饰纹样装饰工艺 | 第60-64页 |
·刺绣 | 第60-62页 |
·织锦 | 第62-63页 |
·镶补 | 第63-64页 |
第五章 黎平侗族服饰的功能分析 | 第64-70页 |
·黎平侗族服饰的实用功能 | 第64-65页 |
·保暖透气 | 第64-65页 |
·利于活动 | 第65页 |
·避免蚊虫叮咬与猛兽袭击 | 第65页 |
·黎平侗族服饰的社会功能 | 第65-68页 |
·农耕文化的再现 | 第65-66页 |
·族群认同的标识 | 第66-67页 |
·财富与社会地位的体现 | 第67-68页 |
·伦理道德的巩固 | 第68页 |
·黎平侗族服饰是女性文化的体现 | 第68-70页 |
第六章 黎平侗族服饰的美学分析 | 第70-73页 |
·黎平侗族服饰的形式美 | 第70-71页 |
·对称与均衡 | 第70页 |
·对比与调和 | 第70-71页 |
·节奏与韵律 | 第71页 |
·比例 | 第71页 |
·黎平侗族服饰的审美情感 | 第71-73页 |
第七章 黎平侗族服饰的发展变化 | 第73-80页 |
·黎平侗族服饰的变化 | 第73-76页 |
·服饰结构的简化 | 第73页 |
·制作工艺的简化 | 第73-74页 |
·向礼服化方向发展 | 第74页 |
·男装消失迅速 | 第74-75页 |
·服饰的商品化趋势 | 第75-76页 |
·民族服饰的保护与发展 | 第76-80页 |
·民族服饰的保护 | 第76-78页 |
·民族服饰的发展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