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社工+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长效机制研究--以合肥市F社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9-22页
    一、研究背景第9-11页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一) 研究目的第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三、研究设计第12-17页
        (一) 研究思路第12-13页
        (二) 理论视角第13-15页
        (三) 研究方法第15-16页
        (四) 核心概念界定第16-17页
    四、文献综述第17-22页
        (一) 关于模式的初步提出第17-18页
        (二) 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与志愿服务关系的讨论第18-19页
        (三) 关于联动模式的现状讨论第19-20页
        (四) 国外研究分析第20-22页
第二章 F社区“社工+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发展现状第22-36页
    一、F社区基本概况第22-23页
    二、“社工+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的形成第23-29页
        (一) 社区志愿者团队第23-25页
        (二) 资源共享和沟通交流平台的建立第25-29页
    三、联动服务的案例——幸福“邻”声项目第29-36页
        (一) 项目成员结构第29-30页
        (二) 项目运行第30页
        (三) 建立残障人士专业服务队第30-31页
        (四) 个案介绍第31-36页
第三章 “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存在的问题第36-40页
    一、“社工+志愿者”模式缺乏成型的制度规范第36-38页
        (一) “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在社区服务中缺乏制度规范第36-37页
        (二) “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缺乏激励模式第37页
        (三) “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缺乏评估机制第37-38页
    二、“社工+志愿者”联动的动力不足第38-40页
        (一) 行政资源支持力度需加强第38页
        (二)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足第38-39页
        (三) 社区居民志愿者动力不足、能力参差不齐第39-40页
第四章 “社工+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长效机制的影响因素第40-47页
    一、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第40页
    二、社区居民志愿者的发掘与培养第40-41页
    三、社会工作者与居民志愿者的合作第41-43页
        (一) 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第41页
        (二) 建立平等、合作关系的原因第41-43页
    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第43-47页
        (一) 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界定第43-44页
        (二) 利益相关者诉求第44-47页
第五章 建立“社工+志愿者”长效机制的对策第47-53页
    一、外部制度环境的建设第47-48页
    二、内部长效运行机制的构建第48-53页
        (一) 大力发展宣传机制第48-49页
        (二) 志愿者培训制度建设第49-50页
        (三) 保障与激励制度第50-51页
        (四) 评估与反馈制度第51-53页
第六章 结语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肥城市低龄老人需求研究
下一篇: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公益创投研究--以合肥市滨湖明珠社区公益创投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