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中国都市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绪论第10-19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二、研究现状第12-15页
    三、理论基础第15-16页
    四、研究方法第16页
    五、论文创新点第16-17页
    六、概念界定第17-19页
第一章 中国都市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演变第19-27页
    第一节 90年代初期:传统式的女性形象第20-22页
    第二节 90年代中期:由家庭转向事业与情感的女性形象第22-24页
    第三节 新世纪:女性形象的多元化发展第24-27页
第二章 中国都市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类型第27-43页
    第一节 华丽蜕变的“灰姑娘”第28-30页
    第二节 钟情于事业的“冰山美人”第30-32页
    第三节 众星捧月的“性感尤物”第32-34页
    第四节 被家庭“绑架”的可怜人第34-36页
    第五节 都市生活中的小人物第36-39页
    第六节 新时代下的传统女性第39-40页
    第七节 “反道德”的坏女人第40-43页
第三章 中国都市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塑造出现的问题第43-57页
    第一节 刻板印象的符号化表达第43-47页
        一、“窥视”下的符号化趋势第44-46页
        二、话语缺失的“玩偶”人设第46-47页
    第二节 价值观的偏离第47-52页
        一、女性形象过度推崇“金钱至上”第48-49页
        二、女性能力的弱化第49-51页
        三、都市剧盲目强化“女性战争”第51-52页
    第三节 女性形象塑造方式和种类单一第52-57页
        一、“天使”与“魔鬼”的极端化塑造模式第53-54页
        二、精英人士却性格缺陷的塑造模式第54页
        三、人生经历雷同的塑造模式第54-55页
        四、青少年和中老年女性形象缺失第55-57页
第四章 中国都市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塑造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第57-71页
    第一节 经济因素第57-61页
        一、工厂化模式下生产女性形象第59-60页
        二、女性形象塑造弹性大,易获高收视第60-61页
    第二节 文化因素第61-67页
        一、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基础第62-63页
        二、创作者女性意识薄弱第63-65页
        三、电视观众女性意识薄弱第65-67页
    第三节 社会因素第67-71页
        一、女性都市社会生活的变迁第68-69页
        二、女性都市社会生活的商品化和娱乐化第69-71页
第五章 中国都市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塑造路径第71-82页
    第一节 贴近生活、关注现实第71-74页
        一、表现真实女性生活第72-73页
        二、发挥文化娱乐功能第73-74页
    第二节 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弘扬第74-78页
        一、展现东方女性魅力第75-77页
        二、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第77-78页
    第三节 严格把关、制度规范第78-82页
        一、严格审查制度第79-80页
        二、细化题材限制第80-82页
结语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8页
附录第88-9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6-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春映像—新时期“青春电影”的创作演变及其叙事特征研究
下一篇:新中国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