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单650玉米品种适应性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1.1 我国玉米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1.1 发展玉米生产的意义 | 第10页 |
1.1.2 我国玉米主栽品种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 当前玉米育种目标 | 第11-14页 |
1.2.1 玉米育种方向 | 第11-12页 |
1.2.2 对实现玉米育种目标的探讨 | 第12-13页 |
1.2.3 国外主要农业推广对我国的启示 | 第13-14页 |
1.3 玉米多点试验(区域试验) | 第14-16页 |
1.3.1 多点试验的意义 | 第14-15页 |
1.3.2 多点试验的重要性 | 第15页 |
1.3.3 多点区域试验分析的内容 | 第15-16页 |
1.4 作物品种的稳定性与适应性 | 第16-17页 |
1.5 作物品种的稳定性、适应性的分析方法 | 第17-20页 |
1.5.1 产量和回归系数分析 | 第17-18页 |
1.5.2 非参数分析法 | 第18-19页 |
1.5.3 高稳系数分析法 | 第19页 |
1.5.4 GGE双标图分析法 | 第19-20页 |
1.6 GGE双标图介绍 | 第20-22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2.1 材料与地点 | 第23页 |
2.1.1 供试材料 | 第23页 |
2.1.2 试验地点 | 第23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23页 |
2.3 主要调查项目及方法 | 第23页 |
2.3.1 农艺性状调查 | 第23页 |
2.3.2 产量调查 | 第23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4-32页 |
3.1 产量 | 第24页 |
3.2 方差分析 | 第24页 |
3.3 产量和回归系数分析 | 第24-25页 |
3.4 非参数分析法 | 第25-26页 |
3.5 高稳系数法 | 第26页 |
3.6 GGE双标图分析法 | 第26-27页 |
3.7 综合分析 | 第27-30页 |
3.8 四种分析评价方法的比较 | 第30-32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32-35页 |
4.1 讨论 | 第32-34页 |
4.1.1 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的探讨 | 第32-33页 |
4.1.2 对品种评价和分析方法的探讨 | 第33-34页 |
4.2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作者简介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