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激光技术的发展 | 第13-15页 |
1.3 激光—物质相互作用 | 第15-17页 |
1.4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驱动的粒子加速 | 第17-26页 |
1.4.1 激光―电子能量耦合吸收机制 | 第17-18页 |
1.4.2 激光驱动的电子加速 | 第18-19页 |
1.4.3 激光驱动的离子加速 | 第19-23页 |
1.4.4 等离子体块加速 | 第23-26页 |
1.5 论文内容安排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 | 第27-38页 |
2.1 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的传输 | 第27-28页 |
2.2 带电粒子在高频电磁波中的运动 | 第28-32页 |
2.2.1 带电粒子在弱电磁波中的运动 | 第29-30页 |
2.2.2 电子在强电磁波中的相对论运动 | 第30-32页 |
2.3 有质动力 | 第32-34页 |
2.4 粒子模拟(Particle-in-Cell)方法 | 第34-38页 |
第三章 超强圆偏振激光―双等离子体靶相互作用驱动的等离子体块加速·· | 第38-60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模型背景 | 第39-40页 |
3.3 束流品质的提升 | 第40-48页 |
3.3.1 模拟模型及参数 | 第40-41页 |
3.3.2 一维PIC模拟 | 第41-43页 |
3.3.3 二维PIC模拟 | 第43-46页 |
3.3.4 预等离子体靶对束流品质的影响 | 第46-48页 |
3.3.5 结果分析 | 第48页 |
3.4 等离子体块加速 | 第48-59页 |
3.4.1 理论分析及物理建模 | 第48-50页 |
3.4.2 模拟参数 | 第50-51页 |
3.4.3 中性等离子体块加速 | 第51-55页 |
3.4.4 预靶对等离子体块加速的影响 | 第55-57页 |
3.4.5 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超强线偏振激光―双等离子体靶相互作用驱动的等离子体块加速·· | 第60-81页 |
4.1 引言 | 第60-61页 |
4.2 物理模型 | 第61-62页 |
4.3 等离子体块加速的一维模拟 | 第62-67页 |
4.3.1 模拟参数 | 第62页 |
4.3.2 等离子体块加速 | 第62-64页 |
4.3.3 预等离子体靶对加速过程的影响 | 第64-66页 |
4.3.4 结论分析 | 第66-67页 |
4.4 等离子体块加速的二维数值模拟 | 第67-79页 |
4.4.1 模拟参数 | 第67-68页 |
4.4.2 等离子体块加速的影响因素 | 第68-76页 |
4.4.3 优化的等离子体块加速 | 第76-79页 |
4.4.4 结论分析 | 第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五章 皮秒强激光脉冲驱动的等离子体块加速 | 第81-101页 |
5.1 引言 | 第81-82页 |
5.2 物理模型 | 第82-83页 |
5.3 线偏振皮秒脉冲与等离子体薄靶相互作用 | 第83-90页 |
5.3.1 模拟参数 | 第84页 |
5.3.2 线偏振皮秒脉冲驱动的“内爆”等离子体块加速 | 第84-87页 |
5.3.3 结果分析 | 第87-90页 |
5.4 圆偏振皮秒脉冲与等离子体薄靶的相互作用 | 第90-99页 |
5.4.1 模拟参数 | 第91页 |
5.4.2 等离子体块加速 | 第91-94页 |
5.4.3 脉冲强度对等离子体块加速的影响 | 第94-98页 |
5.4.4 结果分析 | 第98-9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5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101-102页 |
6.2 拟开展的工作计划 | 第102-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