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本中诗论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一)关于吕本中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对江西诗派的研究 | 第11-12页 |
2.吕本中诗歌作品研究 | 第12-13页 |
(二)关于吕本中诗论研究 | 第13-15页 |
1.“活法”精神渊源的解读 | 第13页 |
2.“活法”内质的解析 | 第13-14页 |
3.“活法”其它方面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三)吕本中诗论研究价值与意义 | 第15-16页 |
一 吕本中诗论的师承渊源 | 第16-29页 |
(一)尊杜为祖 | 第16-22页 |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第18-19页 |
2.“语不惊人死不休” | 第19-20页 |
3.“诗清立意新” | 第20-22页 |
(二)承苏诗法 | 第22-25页 |
1.“以文为诗” | 第22-23页 |
2.“法度”与“自由” | 第23-25页 |
(三)以黄为师 | 第25-29页 |
1.诗坛领袖 | 第25-26页 |
2.鲜明的诗法 | 第26-29页 |
二 吕本中诗论的内容 | 第29-67页 |
(一)“活法”说 | 第30-54页 |
1.诗心 | 第31-38页 |
(1)有为而发 | 第31-34页 |
(2)求变之心 | 第34-38页 |
2.诗法 | 第38-54页 |
(1)字字当活 | 第38-46页 |
(2)委曲曲折 | 第46-54页 |
(二)“悟入”说 | 第54-67页 |
1.“悟入”说的形成 | 第54-56页 |
2.“悟入”说的内涵 | 第56-63页 |
(1)“悟入”的对象 | 第57-58页 |
(2)“悟入”的实质 | 第58-59页 |
(3)“悟入”的实现途径 | 第59-63页 |
3.“悟入”与“妙悟”比较 | 第63-67页 |
三 吕本中诗论在南宋的接受 | 第67-79页 |
(一)曾几:“活法”、“悟入”的实践者 | 第68-69页 |
(二)陆游:“活法”、“悟入”的批判者 | 第69-72页 |
(三)杨万里:“活法”、“悟入”的修订者 | 第72-74页 |
(四)姜夔:“活法”、“悟入”的学习者 | 第74-76页 |
(五)吕祖谦:“活法”说的拓展者 | 第76-79页 |
结语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附录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