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论文

基于云模型的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耕地集约利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7页
    1.4 数据来源第17页
    1.5 技术路线第17-19页
2 研究区概况第19-26页
    2.1 自然概况第19-21页
    2.2 耕地资源现状分析第21-22页
    2.3 耕地利用相关性及结构分析第22-26页
        2.3.1 耕地利用相关性分析第22-24页
        2.3.2 耕地利用的结构及存在问题第24-26页
3 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的确定第26-34页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6-29页
        3.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26-27页
        3.1.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第27-29页
    3.2 基于云模型的耕地集约利用度计算步骤及权重确定第29-31页
        3.2.1 基于正态云模型的评价步骤第29-30页
        3.2.2 数据标准化和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0-31页
    3.3 确定评价等级标准第31-34页
4 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第34-49页
    4.1 评价结果第34-38页
    4.2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耕地集约利用的时序分析第38-39页
    4.3 基于ESDA的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分析第39-48页
        4.3.1 空间差异分析方法第39-41页
        4.3.2 耕地集约利用总体空间格局分析第41-45页
        4.3.3 耕地集约利用局部空间格局分析第45-48页
    4.4 耕地集约利用区域差异综合分析第48-49页
5 耕地集约利用驱动力分析第49-55页
    5.1 驱动力定性分析第49-50页
    5.2 驱动力定量分析第50-55页
6 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对策第55-58页
    6.1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耕地质量第55页
    6.2 增加投入力度,为耕地集约利用提高保障第55-56页
    6.3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第56页
    6.4 加强国民保护耕地意识,形成良好风尚第56-57页
    6.5 充分挖掘耕地潜力,形成耕地系统良性循环第57-58页
7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7.1 结论第58-59页
    7.2 展望与不足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论文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制度视角的粤港经济合作模式研究
下一篇:基于NPP数据的山东省耕地产能时空格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