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来源 | 第2-3页 |
摘要 | 第3-5页 |
Summary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的研究进展 | 第12-22页 |
1.2.1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的起源、分布特征 | 第12-14页 |
1.2.2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的生态特征 | 第14-16页 |
1.2.3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的营养特征 | 第16-18页 |
1.2.4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的饲草利用 | 第18-20页 |
1.2.5 豆科牧草的质量评判标准 | 第20-22页 |
1.3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的饲用转化效应研究 | 第22-25页 |
1.3.1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饲喂效果研究 | 第22-24页 |
1.3.2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营养物质的瘤胃降解率研究 | 第24-25页 |
1.4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内容 | 第25-26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草产品营养价值差异研究 | 第27-3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7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2.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7页 |
2.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2.2.1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草产品营养成分分析 | 第27-29页 |
2.3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对肉牛饲喂效果的研究 | 第30-3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3.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第30页 |
3.1.2 试验原料 | 第30页 |
3.1.3 试验牛的选种与分组 | 第30页 |
3.1.4 日粮组成 | 第30-31页 |
3.1.5 饲养管理 | 第31页 |
3.1.6 指标测定 | 第31-32页 |
3.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3页 |
3.2.1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对肉牛增重效果分析 | 第32页 |
3.2.2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饲喂肉牛经济效益分析 | 第32-33页 |
3.3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对奶牛饲喂效果的研究 | 第34-4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4.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第34页 |
4.1.2 试验原料 | 第34页 |
4.1.3 试验牛的选种与分组 | 第34页 |
4.1.4 日粮组成 | 第34-35页 |
4.1.5 饲养管理 | 第35页 |
4.1.6 样品收集 | 第35-36页 |
4.1.7 指标测定 | 第36页 |
4.1.8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4.2.1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2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3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对奶牛乳脂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4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对奶牛乳蛋白率的影响 | 第39-41页 |
4.2.5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对奶牛经济效益影响 | 第41-42页 |
4.3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草产品DM、CP、NDF、ADF的降解率研究 | 第43-50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5.1.2 试验动物 | 第43页 |
5.1.3 试验日粮 | 第43-44页 |
5.1.4 饲养管理 | 第44页 |
5.1.5 试验方法 | 第44页 |
5.1.6 测定指标 | 第44页 |
5.1.7 计算方法 | 第44-45页 |
5.1.8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5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5.2.1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草产品的DM在瘤胃内不同时间点的降解率 | 第45-46页 |
5.2.2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草产品的CP在瘤胃内不同时间点的降解率 | 第46-47页 |
5.2.3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草产品的NDF在瘤胃内不同时间点的降解率 | 第47页 |
5.2.4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草产品的ADF在瘤胃内不同时间点的降解率 | 第47-48页 |
5.3 小结 | 第48-50页 |
第六章 紫花苜蓿、红豆草草颗粒对藏羊饲喂效果的研究 | 第50-54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6.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第50页 |
6.1.2 试验原料 | 第50页 |
6.1.3 试验藏羊分组与饲养管理 | 第50页 |
6.1.4 日粮组成 | 第50-51页 |
6.1.5 测定指标 | 第51页 |
6.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1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6.2.1 紫花苜蓿、红豆草草颗粒对藏羊增重效果分析 | 第51-52页 |
6.2.2 紫花苜蓿、红豆草草颗粒对藏羊经济效益分析 | 第52-53页 |
6.3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4-61页 |
7.1 讨论 | 第54-59页 |
7.1.1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饲喂肉牛增重效果情况 | 第54-55页 |
7.1.2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草产品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7.1.3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草产品对试验牛乳成分的影响 | 第56-57页 |
7.1.4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草产品对奶牛经济效益影响 | 第57页 |
7.1.5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草产品DM在瘤胃内的降解 | 第57-58页 |
7.1.6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草产品CP在瘤胃内的降解 | 第58页 |
7.1.7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草产品NDF在瘤胃内的降解 | 第58页 |
7.1.8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草产品ADF在瘤胃内的降解 | 第58-59页 |
7.1.9 紫花苜蓿、红豆草草颗粒对藏羊的饲喂效果 | 第59页 |
7.2 结论 | 第59-60页 |
7.3 待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68页 |
导师简介1 | 第68-70页 |
导师简介2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