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符号注释表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1 干气密封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干气密封摩擦磨损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3 干气密封实验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4 摩擦温度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5 课题的创新点与关键性问题 | 第20-22页 |
1.5.1 课题创新点 | 第20-21页 |
1.5.2 关键性问题 | 第21-22页 |
第2章 不同材料属性的干气密封静环端面摩擦温度研究 | 第22-34页 |
2.1 干气密封环材料 | 第22-24页 |
2.1.1 动环材料的选择 | 第22-23页 |
2.1.2 静环材料的选择 | 第23-24页 |
2.2 干气密封环摩擦温度测试试验 | 第24-29页 |
2.2.1 试验设备 | 第24-27页 |
2.2.2 试件的制备 | 第27-28页 |
2.2.3 试验流程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3页 |
2.3.1 石墨环端面摩擦温升研究 | 第29-30页 |
2.3.2 DLC薄膜碳化硅环端面摩擦温升研究 | 第30-32页 |
2.3.3 两种材料属性干气密封静环端面摩擦温升对比分析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织构化DLC薄膜干气密封静环端面摩擦温度研究 | 第34-44页 |
3.1 织构化DLC薄膜 | 第34-35页 |
3.1.1 表面织构技术 | 第34页 |
3.1.2 DLC薄膜 | 第34-35页 |
3.2 织构化DLC薄膜干气密封静环摩擦温度测试试验 | 第35-38页 |
3.2.1 试验设备 | 第35页 |
3.2.2 试件制备 | 第35-37页 |
3.2.3 试验流程 | 第37-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3.3.1 织构面密度与密封环端面摩擦温升的关系 | 第38-40页 |
3.3.2 织构圆直径与密封环端面摩擦温升的关系 | 第40-43页 |
3.3.3 综合考虑面密度和织构圆直径对端面摩擦温升的影响 | 第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干气密封启停阶段摩擦界面温度的数值分析 | 第44-54页 |
4.1 接触分析理论 | 第44-47页 |
4.1.1 干气密封启停阶段摩擦界面微凸体接触模型 | 第44-45页 |
4.1.2 干气密封启停阶段摩擦界面接触面积与载荷的关系 | 第45-47页 |
4.2 干气密封启停阶段摩擦界面分形参数的测试与计算 | 第47-48页 |
4.2.1 分形参数的计算 | 第47-48页 |
4.2.2 分形参数的测试 | 第48页 |
4.3 干气密封启停阶段摩擦界面温升研究 | 第48-51页 |
4.3.1 干气密封启停阶段摩擦界面单微凸体圆形接触面上的温升 | 第48-49页 |
4.3.2 干气密封启停阶段摩擦界面温升计算模型的构建 | 第49-51页 |
4.4 干气密封启停阶段摩擦界面温升数值计算与试验对比分析 | 第51-53页 |
4.4.1 转速对端面摩擦温升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2 载荷对端面摩擦温升的影响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附录B 分形维数与特征尺度计算程序 | 第63-64页 |
附录C 干气密封静环摩擦温升计算程序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