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褐藻酸性多糖 | 第13-15页 |
1.1.1 对褐藻酸性多糖的认识 | 第13-14页 |
1.1.2 褐藻酸性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14-15页 |
1.2 海带酸性多糖的构效关系 | 第15-16页 |
1.2.1 海带酸性多糖的概念 | 第15页 |
1.2.2 海带酸性多糖结构差异的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1.3 褐藻中硫酸化岩藻寡糖的结构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1.3.1 寡糖结构表征的手段 | 第17-19页 |
1.3.2 褐藻中的硫酸化岩藻寡糖结构概述 | 第19-23页 |
1.4 褐藻多糖的抗炎和促炎作用 | 第23-25页 |
1.4.1 免疫反应 | 第23-24页 |
1.4.2 褐藻酸性多糖的抗炎和免疫诱导作用 | 第24-25页 |
1.5 马兜铃酸肾病 | 第25-27页 |
1.6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海带多糖的酸解方法研究及细胞活性筛选 | 第29-51页 |
2.1 海带多糖的酸解及规律研究 | 第29-43页 |
2.1.1 前言 | 第29页 |
2.1.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9-30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2.1.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2.2 海带多糖酸解产物的制备及肾保护作用、免疫诱导作用比较 | 第43-50页 |
2.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43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43-46页 |
2.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50页 |
小结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酸性寡糖和多糖的分级、分离及结构表征 | 第51-87页 |
3.1 OF1的结构研究及活性筛选 | 第51-58页 |
3.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51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3.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3.2 OF2的分离及寡糖结构表征 | 第58-77页 |
3.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58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3.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9-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3.3 PF1的分级纯化及活性筛选 | 第77-86页 |
3.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77页 |
3.3.2 实验方法 | 第77-78页 |
3.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8-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四章 海带硫酸杂多糖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 第87-115页 |
4.1 SHP的分离分析 | 第87-99页 |
4.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87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87-88页 |
4.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8-98页 |
小结 | 第98-99页 |
4.2 SHP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 第99-114页 |
4.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99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99-102页 |
4.2.3 实验结果 | 第102-109页 |
4.2.4 讨论 | 第109-113页 |
小结 | 第113-114页 |
本章总结 | 第114-11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115-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8页 |
附录 | 第128-131页 |
致谢 | 第131-13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