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文冠果果壳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的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1章 文冠果属植物研究进展第10-25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文冠果生物学特征及资源分布概况第10页
    1.3 文冠果油研究现状第10-11页
    1.4 文冠果蛋白研究现状第11页
    1.5 文冠果生物能源研究现状第11-12页
    1.6 文冠果药用价值研究现状第12页
    1.7 文冠果生态价值研究现状第12页
    1.8 文冠果其他价值研究现状第12-13页
    1.9 文冠果化学成分概述第13-21页
        1.9.1 三萜类化合物第13-18页
        1.9.2 黄酮类成分第18-20页
        1.9.3 苯丙素类化合物第20页
        1.9.4 甾类成分第20页
        1.9.5 酚酸类成分第20-21页
        1.9.6 脂肪酸类成分第21页
        1.9.7 其他类化学成分第21页
    1.10 文冠果药理活性概述第21-25页
        1.10.1 抗炎第21-22页
        1.10.2 抗氧化第22-23页
        1.10.3 抑制艾滋病病毒蛋白酶(HIV—PR)第23页
        1.10.4 抗肿瘤活性第23-24页
        1.10.5 改善学习与记忆功能第24-25页
第2章 文冠果果壳化学成分的研究第25-36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植物来源与鉴定第25页
    2.3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5-26页
    2.4 实验方法第26-30页
        2.4.1 提取与分离第26-29页
        2.4.2 实验结果第29-30页
    2.5 化合物结构鉴定第30-33页
    2.6 化合物物理常数与波谱数据第33-35页
    2.7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文冠果果壳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研究第36-46页
    3.1 实验样品第36-37页
        3.1.1 总浸膏提取第36页
        3.1.2 各极性部位浸膏提取第36页
        3.1.3 正丁醇萃取浸膏分段浸膏的制备第36页
        3.1.4 试验菌株第36-37页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7-38页
    3.3 实验方法第38页
        3.3.1 最适接菌浓度第38页
        3.3.2 样品的配制第38页
        3.3.3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第38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8-44页
        3.4.0 五种指示细菌的最适接菌浓度第38页
        3.4.1 样品对五种试验菌抑菌活性的测定(10mg/mL)第38-40页
        3.4.2 石油醚萃取部位浸膏最低抑菌浓度的确定第40页
        3.4.3 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浸膏最低抑菌浓度的确定第40-41页
        3.4.4 正丁醇萃取部位浸膏最低抑菌浓度的确定第41页
        3.4.5 总浸膏最低抑菌浓度的确定第41-42页
        3.4.6 文冠果果壳正丁醇萃取部位浸膏过大孔树脂10%乙醇最低抑菌浓度的确定第42页
        3.4.7 文冠果果壳正丁醇萃取部位浸膏过大孔树脂30%乙醇最低抑菌浓度的确定第42-43页
        3.4.8 文冠果果壳正丁醇萃取部位浸膏过大孔树脂50%乙醇最低抑菌浓度的确定第43页
        3.4.9 文冠果果壳正丁醇萃取部位浸膏过大孔树脂70%乙醇最低抑菌浓度的确定第43-44页
        3.4.10 文冠果果壳正丁醇萃取部位浸膏过大孔树脂90%乙醇最低抑菌浓度的确定第44页
    3.5 实验小结第44-46页
第4章 文冠果果壳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第46-52页
    4.1 实验样品第46页
    4.2 仪器与试剂第46-47页
    4.3 实验方法第47页
        4.3.1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第47页
        4.3.2 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第47页
        4.3.3 总还原力的测定第47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47-51页
        4.4.1 各部位萃取浸膏及总浸膏抗氧化能力的测定第47-49页
            4.4.1.1 各部位萃取浸膏及总浸膏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第47-48页
            4.4.1.2 各部位萃取浸膏及总浸膏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第48-49页
            4.4.1.3 各部位萃取浸膏及总浸膏总还原能力的测定第49页
        4.4.2 正丁醇萃取浸膏大孔树脂各分离乙醇抗氧化能力的测定第49-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参苓健脾胃颗粒对NAFLD小鼠UCP-2的表达及LEP、FFA的影响
下一篇:生物素标记法钓取淫羊藿素促进骨形成受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