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污染生态学论文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极北鲵和东北小鲵蝌蚪毒理作用的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极北鲵和东北小鲵的地理分布及生物学特征第9页
    1.2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的概况及其毒理学研究进展第9-13页
        1.2.1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概况第9-10页
        1.2.2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毒理学研究进展第10-13页
    1.3 两栖类在生态毒理学中的作用第13-14页
        1.3.1 两栖类生存现状第13页
        1.3.2 两栖类在生态毒理学中的研究第13-14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第14-16页
第2章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极北鲵和东北小鲵蝌蚪的急性毒性第16-23页
    2.1 前言第16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16-18页
        2.2.1 实验动物第16页
        2.2.2 实验农药第16页
        2.2.3 实验方法第16-17页
        2.2.4 统计学分析第17页
        2.2.5 相加指数的计算第17-18页
    2.3 实验结果第18-21页
        2.3.1 中毒症状第18页
        2.3.2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极北鲵蝌蚪的毒性影响第18页
        2.3.3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东北小鲵蝌蚪的毒性影响第18-21页
    2.4 讨论第21-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极北鲵和东北小鲵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3-32页
    3.1 前言第23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23-24页
        3.2.1 实验动物第23页
        3.2.2 实验农药第23页
        3.2.3 实验方法第23-24页
        3.2.4 数据处理第24页
    3.3 实验结果第24-29页
        3.3.1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东北小鲵蝌蚪生长的影响第24-26页
        3.3.2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极北鲵蝌蚪生长的影响第26-29页
    3.4 讨论第29-31页
    3.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极北鲵和东北小鲵蝌蚪毒性的病理组织学研究第32-37页
    4.1 前言第32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32-33页
        4.2.1 实验材料第32页
        4.2.2 实验方法第32-33页
    4.3 实验结果第33-35页
        4.3.1 东北小鲵蝌蚪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第33-34页
        4.3.2 极北鲵蝌蚪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第34-35页
    4.4 讨论第35-36页
    4.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5章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极北鲵和东北小鲵蝌蚪抗氧化系统及MDA含量的影响第37-56页
    5.1 前言第37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37-39页
        5.2.1 材料第37-38页
        5.2.2 方法第38-39页
    5.3 实验结果第39-54页
        5.3.1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单一及联合对东北小鲵蝌蚪抗氧化酶及MDA含量的影响第39-40页
        5.3.2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单一及联合对极北鲵蝌蚪抗氧化酶及MDA含量的影响第40-54页
    5.4 讨论第54-55页
    5.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4页
附录第64-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北地区PM2.5浓度时空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下一篇:改性Ti/SnO2-Sb电极制备及其降解水中抗生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