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科研人员的多源异构信息消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1.4 难点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2页 |
2.1 人名消歧的概念 | 第16页 |
2.2 人名消歧相关技术 | 第16-20页 |
2.2.1 特征抽取 | 第16-18页 |
2.2.2 相似度计算 | 第18-19页 |
2.2.3 聚类算法 | 第19-20页 |
2.3 人名消歧测评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科研人员信息数据集构建 | 第22-36页 |
3.1 科研人员信息采集 | 第22-29页 |
3.1.1 相关技术 | 第23-25页 |
3.1.2 科研数据采集 | 第25-28页 |
3.1.3 基本信息采集 | 第28-29页 |
3.2 信息抽取 | 第29-31页 |
3.2.1 数据预处理 | 第29-30页 |
3.2.2 人物特征抽取 | 第30-31页 |
3.3 科研人员本体构建 | 第31-35页 |
3.3.1 本体基本概念 | 第31页 |
3.3.2 科研人员本体构建 | 第31-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消歧方法研究与设计 | 第36-48页 |
4.1 消歧方法研究 | 第36-37页 |
4.1.1 有监督的消歧方法 | 第36页 |
4.1.2 无监督的消歧方法 | 第36-37页 |
4.1.3 半监督的消歧方法 | 第37页 |
4.1.4 强化学习 | 第37页 |
4.2 基于分步聚类的消歧方法设计 | 第37-47页 |
4.2.1 基于属性信息的消歧 | 第38-43页 |
4.2.2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消歧方法 | 第43-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48-59页 |
5.1 系统框架与模块设计 | 第48-51页 |
5.2 模块功能实现 | 第51-55页 |
5.2.1 数据采集和预处理模块实现 | 第51-52页 |
5.2.2 本体构建模块实现 | 第52-53页 |
5.2.3 消歧模块实现 | 第53-55页 |
5.3 实验分析 | 第55-57页 |
5.3.1 实验数据 | 第55页 |
5.3.2 评测标准 | 第55-56页 |
5.3.3 实验过程与分析 | 第56-57页 |
5.4 系统运行效果 | 第57-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59-60页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