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节点中心性的相关研究 | 第9-12页 |
1.2.1.1 基于网络拓扑性质的中心性方法 | 第10-11页 |
1.2.1.2 基于节点位置属性的中心性方法 | 第11页 |
1.2.1.3 基于迭代的中心性方法 | 第11-12页 |
1.2.2 社交网络影响力最大化问题的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2.2.1 基于贪婪策略的影响力最大化方法 | 第13页 |
1.2.2.2 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影响力最大化方法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与组织安排 | 第14-16页 |
1.3.1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14页 |
1.3.2 本文的组织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复杂网络相关理论 | 第16-29页 |
2.1 复杂网络的定义和概念 | 第16-17页 |
2.2 网络的基本拓扑性质 | 第17-21页 |
2.2.1 度、平均度及网络密度 | 第17-18页 |
2.2.2 网络连通性与路径 | 第18页 |
2.2.3 网络的直径、平均路径长度和效率 | 第18-19页 |
2.2.4 聚类系数 | 第19-20页 |
2.2.5 度分布与度异质性 | 第20页 |
2.2.6 社团结构和模块度 | 第20-21页 |
2.3 基本网络模型 | 第21-26页 |
2.3.1 规则网络 | 第21-22页 |
2.3.2 随机网络 | 第22-23页 |
2.3.3 小世界网络 | 第23-24页 |
2.3.4 无标度网络 | 第24-26页 |
2.4 网络传播 | 第26-28页 |
2.4.1 SI传播模型 | 第26-27页 |
2.4.2 SIR传播模型 | 第27页 |
2.4.3 SIS传播模型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结合度及聚类系数的节点重要性排序方法CLD | 第29-40页 |
3.1 CLD方法 | 第29-3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1-34页 |
3.2.1 评价指标 | 第31-33页 |
3.2.2 对比方法 | 第33-34页 |
3.2.3 实验网络 | 第34页 |
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4-39页 |
3.3.1 分辨率实验结果及分析(Resolution) | 第35-37页 |
3.3.2 相关性实验结果及分析(Kendall’stau)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基于社团结构结合CLD挖掘网络影响力初始节点集 | 第40-49页 |
4.1 基于社团结构考虑影响力最大化问题 | 第40-4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4.2.1 基于社团结构排序 | 第41-42页 |
4.2.2 评价模型介绍 | 第42-43页 |
4.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3-48页 |
4.3.1 IC模型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4-45页 |
4.3.2 LT模型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5-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2页 |
5.1 总结 | 第49页 |
5.2 展望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